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牙列缺损的概述。

答案

参考答案:

牙列缺损是指在上下颌牙列内的不同部位有不同数目的牙齿缺失,牙列内同时有不同数目的天然牙存在。牙列缺损是口腔修复临床的常见和多发性缺损畸形。龋病、牙周病是造成牙列缺损的两大主要原因,其次是外伤、颌骨疾患或发育障碍等。

1.牙列缺损修复前的准备

修复前的口腔准备是指经过全面检查、诊断之后,按照拟定的修复设计,对口腔组织的病理情况或影响修复效果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保证预期效果。

(1)一般准备

①牙周洁治:以保证基牙及其邻牙清洁、无龈炎存在。

②去除不良修复体:以消除不良修复体对牙体、牙周组织的危害作用。

③治疗龋齿:对龋齿要分别进行充填治疗,尽可能保存患牙;对有利用价值且无根尖病变的残冠、残根可经完善的根管治疗予以保留。

④治疗松动牙:对有保留价值且经治疗可逐渐恢复稳定的松动牙,应积极治疗。

⑤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或残冠、残根。

⑥调:包括伸长牙、尖锐边缘嵴、过陡牙尖等创伤因素的调磨。

(2)特殊准备

①口腔软组织的准备:牙龈退缩或局部缺损,应做牙龈成形术,改善美观后再做牙体缺损的修复。牙体缺损伴有牙髓炎、牙周炎、尖周感染、口腔炎症等疾病,应在修复前做相应治疗后再做修复。

②口腔硬组织的准备:对于错畸形、颞颌关节疾病等患者的牙体缺损,应在明确相应的治疗计划或确认上述疾病不妨碍修复时,再做牙体缺损的修复。局部牙列拥挤、缺损,邻牙间存在小间隙等,应矫治完成后再修复。

2.牙列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

首先确定患者的牙列缺损情况适合做哪一类义齿修复。固定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有些牙列缺损情况,在临床上选用哪种义齿修复并无绝对界限。对于已经选做固定义齿修复者,若无特殊情况,都应尽可能采取双端固定桥修复,因其支持力大,且两端基牙所承受的力比较均匀,对牙周组织健康有利。

(1)固定义齿的适用范围

①缺牙数目少,如1~2个牙缺失,缺隙两端余留牙的牙体、牙周条件好,而且牙齿排列位置基本正常者。

②多个牙缺失,如4个切牙缺失,或牙列前后有多个牙缺失,但为间隔缺失者,只要邻缺隙侧的余留牙条件较好,亦可以选做固定义齿。

③邻缺牙区的基牙牙周条件较好,但牙冠有缺损,如做过Ⅱ类洞充填修补者,若安放支托,容易使充填物脱落;或牙体缺损范围广,涉及牙髓已做过完善的根管治疗者,亦可考虑作固定义齿。但无髓基牙需用钉、桩加固后,采用全冠固位体一并修复缺损的牙。

④基牙牙冠短,用卡环不易达到固位要求者,可考虑做固定义齿,按可增加固位体的辅助固位设计。

⑤缺牙区的龈间隙或近远中间隙过小者,如做可摘义齿修复,人造牙塑料太薄,容易折断,若采用金属面与卡环整体铸造的可摘义齿,其固位力又不足,容易脱落误咽而造成医疗事故,可考虑制作固定义齿,桥体和固位体采用金属整铸,比较牢固。

⑥缺牙不多,但邻牙牙周条件欠佳,松动为I~Ⅱ度者,经牙周治愈后,仍可选用固定义齿修复,但需增加基牙以分担力。此种固定义齿兼有牙周夹板的治疗作用。

(2)可摘义齿的适用范围

①凡牙列缺损情况不宜做固定义齿修复者,一般都可以选用可摘义齿修复。因除基牙支持外,还有黏膜支持,并可选择离缺牙区较远的健康余留牙作为基牙。

②牙列为游离端缺失在2个牙以上者,不宜做单端固定桥,因所产生的杠杆作用力对基牙牙周组织损害较大,宜用可摘义齿修复。

③余留牙的牙周条件较差者,宜用可摘义齿修复,利用多个基牙与黏膜共同支持。

④缺牙区多而分散,余牙倾斜度大,且倒凹亦大者,若做固定义齿,难以取得共同就位道,而且将切割过多的牙体组织,则宜选用可摘义齿修复。

⑤缺牙区牙槽骨有严重吸收,特别是前牙区,用固定义齿修复有损美观者。

⑥年幼患者,髓腔较大,髓角高,在做基牙制备时比较敏感,且容易损伤牙髓,年龄过大者。

⑦牙周组织普遍萎缩,临床冠根比例失调,致使基牙承担抬力的能力减弱,均宜采用可摘义齿修复。

⑧余留牙条件较差,近期内有拔牙的可能性者。

⑨患者全身健康条件较差,不能支持较长时间牙体制备手术者。

3.牙列缺损的修复方法

牙列缺损多采用义齿进行修复,因其固位方式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义齿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等方法。

(1)固定义齿固定义齿主要是利用缺牙间隙相邻两侧的天然牙作为支持,通过其上的固位体将义齿粘固于口内,患者不能自行摘戴。它由固位体、桥体和连接体组成。

(2)可摘局部义齿可摘局部义齿是利用天然牙和基托覆盖的黏膜、骨组织作支持,靠义齿的卡环(固位体)和基托固位,患者能自行摘取的活动义齿。它由人工牙、基托、卡环和连接体等部件组成。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 * * 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①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注】①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所能行为之度:估量

B.乃令群臣习肄:学习,练习

C.九行,谒者言“罢酒”觞:斟酒,劝饮

D.朝置酒竟:竟然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汉王败而西,竟从汉②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臣愿征鲁诸生,臣弟子共起朝仪②我点也

C.①谒者治礼,引次入殿门②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①度吾能行为之②数十年,竟为秦灭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仪仗,并竖起旗帜

D.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于是拜谢叔孙通,并任命其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跟随刘邦征战的 * * 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