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试分析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答案

参考答案:

(1)有关的知识经验。有关的知识经验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问题,如果个体有与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则可以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法、选择途径和方法。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1、智能: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也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方法。2、动机:动机是促进人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进程。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第一,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问题的解决。第二,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第三,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物件或事实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2、表征方式。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他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问题表征反映着对于问题理解程度,涉及到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可能运用的算子有哪些等。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如果不能恰当的进行问题表征,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

(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1、思维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他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2、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他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1、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2、酝酿效应: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综合题

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撼动与挑战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问题二:历史与现实

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舒曼计划》(1950)

材料三 一百多年前法国作家雨果说:“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93年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正式成立,它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欧盟总部大厦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6分)

(3)欧盟的成立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6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