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材料二: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 * * 生存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结合材料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参考答案:
①对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现象的认识由科学家讨论到哥本哈根会议达成共识,这是人类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真理,它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说明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②人类关于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过程说明追求真知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不断发展过程。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认识论,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人类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解读设问和材料,本题可以从结果和过程两个角度在认识论范围内寻找相应的理论点,从结果看,对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在哥本哈根会议达成共识,这种共识是一种主观认识,符合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实际状况,是真理性的认识,而这种真理性认识的由来则是人类社会长期实践的产物,即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过程看,人类就全球变暖现象达成共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知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不断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