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材料二: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 * * 生存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结合材料,请草拟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至少两点)如:要坚持废物利用,减少用纸,循环利用教科书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创造条件促进或防止转化。
参考答案:
①要树立节约意识、低碳生活意识等;依据: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从家庭和个人实际出发用电、用纸等;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3.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节约;依据: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型和应用型题目,没有知识范围限定,围绕一个主题低碳生活草拟倡议书,题目类型措施类,而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则是原因类题目。但解答本题还要注意,解读设问低碳生活倡议书,倡议引导的对象还是公民个人而不是国家,而作为个人来讲,首先知识切入就是个人的主观意识,即要树立节约意识、低碳生活意识等,其依据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个人主观意识的做出,牵涉到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具体做法是从家庭和个人实际出发用电、用纸等,其依据就是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后,既然通过解读已经地位从公民个人角度,那么公民个人与整个国家社会的低碳环境的形成就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则公民个人的做法就是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节约,其依据就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