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简述会议文书的特征。

答案

参考答案:

会议文书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多样性。会议文书的多样性体现在:

①种类多样性;

②格式多样性;

③形成过程多样性;

④效用多样性。

(2)成套性。从来源渠道看,会议文书不是通过收发渠道逐份收进发出的,而是由会议主办者成批的印制发出的,或由与会者成批地送达,成套的发至每个与会者的手中。从内容看,常常要围绕会议主要议题形成的一整套为会议各个进程服务的系列文书。

(3)时效性。除少本分文书形成、使用于会后以外,大部分会议文书必须按会议的进度撰制以提供会议期间使用,有时需要倚马可待的写作速度,需要熬夜突击的苦干精神。由于时间紧、文书分数多,印刷与分发任务也十分繁重,必须讲求效率。

综合题

(18分)19世纪末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金本位制(1815一1914)、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美元本位制(1971一至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l)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试简述其确立经过。(4分)

材料一  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对美国意味着巨大利益,意味着“超级霸权和超级利益”。戴高乐1965年对美元超级霸权的批评举世知名:“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1971年尼克松摧毁布雷顿森林协议、开启浮动汇率体系之后,“超级特权”和“游戏筹码”竞然象天文数字一般倍增!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2)美元获得“超级霸权”的原因是什么?(4分)“超级霸权”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二  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1930年代大萧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19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3)简析欧元产生的原因和对世界货币格局的影响。(4分)

材料三   2010年 4月 26日国际在线报道: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 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中国在世行的投票从目前的 2.77%提高到 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很显然美国仍然努力保留了否决权。

(4)世行投票权的变化说明了哪些问题?(4分)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