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央视网“走基层、听民生”栏目的开卷语:“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进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以贴近民生的视角,为您带来生产生活第一线最鲜活的报道。”
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那里有鲜活的实践,是新闻事业生长的沃土。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给新闻媒体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材料二:战国时期,荀况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也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
胡 * * * * 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习 * * 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国家建设好,把民族发展好,继续坚定不移的朝着中 * * 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奋勇前进。
材料二蕴含了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哪些道理?
参考答案: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变化的发展。战国时期的“载舟覆舟”说发展到当今的“人民观”体现了这一点。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国家建设好,体现这一点。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符合正确价值判断的标准。
解析:
限定知识范围是“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变化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知识分析即可。
考点: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点评:运用哲学原理分析材料,首先要清楚有哪些哲学原理,然后按照前后顺序一个一个在头脑里过一下,看材料适用其中的哪些原理。答题时不应急于下笔,想清楚我答题要用几个原理,形成几层意思,然后用序号区分开层次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