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溶液中有关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25℃时,pH=4的HCl溶液与pH=4的醋酸溶液中:c(Cl)=c(CH3COO)

B.氯水中:2c(Cl2)=c(ClO)+c(Cl)+c(HClO)

C.pH=8的0.1mol/L的NaHB溶液中:c(HB)>c(H+)>c(B2)>c(H2B)

D.1 mol·L1的Na2S溶液中: c(OH)=c(HS)+c(H2S)+ c(H+)

答案

答案:A

题目分析:A、由HCl═H++Cl-、CH3COOH⇌H++CH3COO-,则pH都为4时c(H+)相同,根据溶液电中性可得:c(Cl-)=c(CH3COO-),故A正确;

B、因氯水中氯气与水反应的程度不清楚,则属于的氯气的量未知,则不能确定反应掉的氯气与c(ClO-)、c(Cl-)、c(HClO)的关系,故B错误;

C、pH=8可知溶液显碱性,则HB-的水解大于其电离,即水解生成的c(H2B)大于电离生成的c(B2-),且c(H2B)>c(H+),故C错误;

D、Na2S溶液由Na与S的物质的量关系可知物料守恒式为c(Na+)×(1/2) =c(HS-)+c(H2S)+c(S2-),由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c(HS-)+2c(S2-),则c(OH-)=c(HS-)+2c(H2S)+c(H+),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的关系,明确电离、水解及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中的B是易错点,学生往往忽略氯气与水反应的程度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综合题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其标志如下:……(欧洲的)“边缘化”,指的是……移至“侧翼”。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二 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得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欧洲的“边缘化”?(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东山再起”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1分)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3分)

(4)对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