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 * * 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材料一: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革新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邓 * * 在20世纪70年代末规划中国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 * * 同志则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依据。
参考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建设“美丽中国”是党在尊重自然、尊重人民感受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把握建设规律而提出的构想。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党的执政理念和认识也在发展。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人定胜天”到“美丽中国”,党的执政理念在不断发展创新。
解析:考查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生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等角度进行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