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明嘉靖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使本已有十几家染纺且初具规模的浆染业迈上新台阶。促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芜湖有良好的手工业基础

②该地民族资本相对发达

③该地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④该地国内外市场广阔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分析材料,“使本已有十几家染纺且初具规模的浆染业迈上新台阶”说明芜湖的浆染业发达,有良好的手工业基础;“雇工达千人”说明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B项正确。明朝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政府推行海禁政策,海外贸易受到限制,②、④不符合史实。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指法国 * * 克里孟梭)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百灵鸟”顿时章法大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堂吉诃德”。

材料二:在和会上,“沉默的小伙伴”——日本内阁大臣牧野对涉及远东的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心,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

材料三:顾维钧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会上,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他据理力争,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但最后,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的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百灵鸟”外交的尴尬,仅仅是因为“老虎”的强硬和“狐狸”的狡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为什么牧野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顾维钧据理力争,最终未能挽救山东,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