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联系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并说明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妥善安排好下岗职工生活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

答案

参考答案:

(1)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适用于整个初级阶段的一个长期的基本的方针,它充分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所以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要始终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统观全局,精心谋划,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要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一,改革、发展、稳定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关系。第二,改革、发展、稳定这三个方面,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形势下,在矛盾统一体内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其地位的轻重、作用的大小,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第三,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中,总体上说,必须高度重视稳定作为前提条件的关键作用。

(3)近几年来,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搞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政治的稳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现实的紧迫问题,也是长远的战略问题。做好这项工作,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应尽的责任。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把它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0到19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但是,张培刚先生后来反思认为:兰格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是所谓的官僚主义,庞大的国家机器如何克服官僚主义;第二个是激励,那么庞大的系统,激励机制在什么地方,每个人干事情的动力就在什么地方。一开始可能由于热情,可是时间久了就出问题了。事实证明,苏联模式在1960年代以后就慢慢不行了,和这两点是有关系的。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间,到底是谁影响了谁,现在也没有说清楚。有人认为,罗斯福受凯恩斯的影响,罗斯福甚至和凯恩斯讨论过;也有人认为凯恩斯是受新政的影响,因为新政在先。

材料三 凯恩斯主义现在比较流行,已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这可能是个不幸的事情。从过去五十年来看,历次的危机,无论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家都自然想到应让政府来拯救危机,而且都是简单地用政府扩大开支的办法刺激总需求。好像是有一定效果,实际它带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这对发达国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后遗症。因为你过度开支,产生巨大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欧洲很多国家的债务实际是永远无法还清的,以至于经济潜力完全被透支了

——上述材料摘编自《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张培刚先生对苏联模式的反思?(12分)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计划经济思想和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发展方法方面的异同点?(4分)

(3)你如何评价材料三的观点?(9分)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