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读图,回答问题。(箭头为太阳光线)(15分)

(1)A点所在地的经度位置是_________,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此图A点是___________时

(2)B点在A点的_______方向,处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  带,正值_______(节气)。

(3)某物体从A点向B点运动时,先是向________偏,后又向_____偏,这是地球

____________运动的结果。

(4)A点随着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花了______ 小时,叫-个________日。

(5)此时,B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且夜长为_____小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点,

答案

(1)120°W,23°26’ S,90°,16时

(2)北,北温带。冬至日

(3)左,右,地转偏向力

(4)24小时,太阳日

(5)昼短夜长,16个小时,8点

题目分析:(1)根据图示本初子午线的位置,A点所在经线位于本初子午线西侧120°,故其经度为120°W。其纬度位置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其纬度为23°26'S。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回归线,故A点位于南回归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根据图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则可计算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6时。(2)图示B点与A点位于同一经线上,B点位于A点的正北方向。B点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故属于五带中的北温带。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为冬至日。(3)从A点向B点运动的物体,在南半球时会向左偏,而在北半球时则会向右偏。反映了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结果,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4)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一个太阳日。(5)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B位于北半球,故出现昼短夜长。图示B点的日落时间为16时,故昼长为(16-12)*2=8小时,夜长为16小时。图示90°W的地方时为18时,则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较90°W早14个小时,故计算得北京时间为8时。

点评:本题属于常规考点,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晨昏线的分布特征判断二分二至日,掌握经纬网图示上的方向判断方法、经度计算和五带的划分等基本内容;并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分布、时间计算等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读图训练和方法归纳。

解答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