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井下供电的“四有”是指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
“四有”:(1)有过流和漏电保护装置;(2)有螺钉和弹簧垫;(3)有密封圈和挡板;(4)有接地装置。
井下供电的“四有”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
“四有”:(1)有过流和漏电保护装置;(2)有螺钉和弹簧垫;(3)有密封圈和挡板;(4)有接地装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震荡最剧烈、最不稳定的时期,发生了社会和政治的“大裂变”。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节选)
1894年 | 日本挑起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
1895年 |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公车上书”。 |
1897年 |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在《国闻报》上定期发表。 |
1898年 | 6月,维新变法开始。9月,那拉氏发动“戊戌 * * ”。 |
1899年 | 秋,山东平原县义和团在朱红灯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 |
1900年 | 夏,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
1901年 | 9月,《辛丑条约》签订。 |
1902年 |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苏报》上发表。 |
1903年 | 邹容著《革命军》,章炳麟为《革命军》作序。 |
1904年 | 华兴会、光复会成立。陈天华著《猛回头》和《警世钟》。 |
1905年 | 实行清末“新政”。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
1911年 | 清朝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
1912年 | 元旦,中华民国成立。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接任。 |
1913年 | 3月,袁世凯派人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 |
1915年 | 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蔡锷组织护国军讨袁。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 |
1917年 | 张勋复辟失败。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
1918年 |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1)从上表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哪几股进步社会思潮?(4分) 并说明这几股进步潮流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2分)
(2)某校高二学生历史学习研究组认为,此表编制者明显忽视了经济文明史部分,据此请加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2分)
(3)严复译述《天演论》的发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兴起,维新变法运动给我们留下哪些宝贵遗产?(4分)
(4)维新派与革命派的理想蓝图不能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