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计算题

简述使用相关仪器检测放映画面的清晰度、银幕亮度及均匀度、色温或色度等技术指标。

答案

参考答案:

1.电影院放映光学系统测量1)测量仪器:受光角不大于2°的亮度计、三脚架、色温计、穿三孔检验用胶片或耐热蚀的金属三孔板、杂散光检验片、35mm放映画面清晰度检验片。2)测量项目与测量方法(1)银幕中心亮度银幕表面中心位置区域作为面光源在其单位立体角或单位投映面积内发出的光通量为银幕中心亮度,单位为cd/㎡。测量方法如下:①将亮度计开关拨至开(ON)挡位及将响应(RESPONSE.挡拨至慢(SLOW)挡位,用三脚架将亮度计架设在观众厅座席区中心点距地面1.00m高度。②将亮度检测胶片或耐热蚀的金属三孔板放置在放映机片窗处,使灯箱遮光板闭合,阻止光线通过物镜;预热氙灯至少5min。开启放映机,打开遮光板使光线通过物镜投射到银幕上,调整检测胶片或金属三孔板,使其中心与银幕画面中心重合;调节物镜焦距使银幕中心处的圆孔影像清晰。③将亮度计对准银幕中心位置,通过亮度计目镜观测银幕并调节亮度计物镜焦距至清晰,扣动测量扳机持续3s-5s。读取测量数值。另外,为使观众厅内大多数观众获得较好的观影效果,还应该在座位区中心点两侧相距为观众厅宽度的2/3处按照上述方法加测银幕中心亮度。该两点测得的银幕中心亮度不应低于40cd/㎡。应该对每一台放映机放映不同格式时的银幕中心亮度进行测量。注意:以上操作应该在短时间内完成,测量完毕立即闭合遮光板,防止放映物镜因长时间通过强光线而损伤。(2)银幕亮度分布参照测量银幕中心亮度的方法将亮度计架设在观众厅座席区中心点位置,在测量完毕银幕中心亮度后,立即调整亮度计方位先后对准银幕上两侧的圆孔影像区域中心进行银幕亮度测量。银幕两侧亮度测量数值与银幕中心亮度之比(%)即为银幕亮度分布。应该对每一台放映机放映不同格式时的银幕亮度分布进行测量。(3)银幕杂散光干扰度

9放映影片时,影响银幕画面质量的光线为银幕杂散光。银幕杂散光干扰度确定方法如下:①参照测量银幕中心亮度的方法将亮度计架设在观众厅座席区中心点,将银幕中心亮度调整到相应星级亮度要求范围。②装上杂散光检测片或金属十字板。③用亮度计测量银幕中心区域阴影处的亮度,此处的亮度即为总杂散光。杂散光的干扰度可由下式计算,即:总杂散光干扰度(%)=——————————×100(%)(中心亮度-总杂散光)上式适用于干扰光检验片测试方法。对于使用三孔板方法,得到的结果要再除以10。对每一台放映机使用不同格式物镜的杂散光进行测量。(4)银幕反射光色温银幕反射光色温测量方法如下:①将银幕亮度调整到符合该影厅星级标准的范围。②打开色温计开关电源,将测量模式置于色温测量状态,将色温计置于银幕正前方1m处并面对银幕,维持这种状态3s以上,按下测量数据锁定钮,记录测量数据。③对每一台放映机使用不同格式物镜的银幕反射光色温进行测量。(5)放映画面稳定性画面抖动是指影片在放映机片门处的不稳定性,用影片画面在放映机片门处的位移的平均值(以mm为单位)来表述其抖晃量。测量方法如下:①在所要求达到的亮度及亮度分布条件下,放映清晰度检验片;②调整焦点至银幕影像清晰;③检测人员站在银幕前,用直尺分别测量出影像在银幕上的位移。此位移除以影像在银幕上的放大倍数即为放映画面的抖晃量。④对每一台放映机的画面稳定度进行测量。(6)银幕画面清晰度①在放映机上装画面清晰度检验片,调整焦点至银幕中心部位画面影像清晰程度达到最佳状态;②检测人员站在距银幕前一米左右的位置观察银幕画面清晰度测试图案,应对画面中心部位、周围视场进行检测评价,分别取空间频率最高一级内两个相互垂直的黑白线条组均能清晰分辨为认定的清晰度。

10③需由不少于3名检测人员各自记录观察结果,进行算术平均,取与平均值接近的线对值;④对每一台放映机使用不同格式物镜的画面清晰度进行测量。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jǔ)

B.、寡、孤、独、废疾者 矜(guān)

C.男有,女有归     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     兴(xīng)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睦   修(崇尚、培养)

C.是谋闭而不兴是    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