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A3/A4型题

A公司是贵金属的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企业,2012年有关业务如下。

(1)1月2日,A公司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取得甲公司转让的采矿/探矿权,价款3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2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2)2月1日,A公司因非同一控制吸收合并乙公司形成商誉200万元,年末未减值。

(3)3月1日,A公司吸收合并了丙公司,丙公司拥有一项在其财务报表中未确认的专利技术,A公司进行充分辨认和合理判断认为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其公允价值为1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此前,A公司与丙公司无关联方关系。

(4)4月1日,A公司购入一项商标所有权,价款500万元,预计剩余法律有效期2年,我国法律规定商标权的有效期为10年,可无限续展,且法定权利能够在到期时因续约等延续不需要付出重大成本。

(5)5月1日,自丁公司处取得一项商标使用权,约定A公司每年年末按年销售收入的10%支付使用费,使用期10年。第一年,A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

(6)6月1日,出售一项管理用专利权,账面成本3000万元,已摊销100万元,出售价款4000万元。

(7)7月1日,出租一项管理用非专利技术,账面成本3000万元,已摊销100万元,其中本年摊销20万元,取得租金3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A公司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表述,正确的有()。

A.1月2日,A公司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取得甲公司转让的采矿/探矿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并按照3000万元初始计量

B.2月1日,A公司将吸收合并乙公司中形成的商誉确认为无形资产,并按照200万元初始计量

C.3月1日,对于丙公司未确认的专利技术,A公司即使进行充分辨认和合理判断认为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也不应确认无形资产

D.4月1日,A公司购入的商标所有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并按照500万元初始计量

E.5月1日,自丁公司处取得的商标使用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并按照1000万元初始计量

A公司是贵金属的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企业,2012年有关业务如下。

(1)1月2日,A公司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取得甲公司转让的采矿/探矿权,价款3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2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2)2月1日,A公司因非同一控制吸收合并乙公司形成商誉200万元,年末未减值。

(3)3月1日,A公司吸收合并了丙公司,丙公司拥有一项在其财务报表中未确认的专利技术,A公司进行充分辨认和合理判断认为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其公允价值为1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此前,A公司与丙公司无关联方关系。

(4)4月1日,A公司购入一项商标所有权,价款500万元,预计剩余法律有效期2年,我国法律规定商标权的有效期为10年,可无限续展,且法定权利能够在到期时因续约等延续不需要付出重大成本。

(5)5月1日,自丁公司处取得一项商标使用权,约定A公司每年年末按年销售收入的10%支付使用费,使用期10年。第一年,A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

(6)6月1日,出售一项管理用专利权,账面成本3000万元,已摊销100万元,出售价款4000万元。

(7)7月1日,出租一项管理用非专利技术,账面成本3000万元,已摊销100万元,其中本年摊销20万元,取得租金3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有关A公司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表述正确的有()。

A.1月2日取得的采矿/探矿权,A公司其无形资产年末账面价值为2850万元

B.3月1日A公司因非同一控制吸收合并丙公司中丙公司未确认的专利技术,A公司其无形资产年末账面价值为90万元

C.4月1日,A公司购入一项商标所有权,A公司其年末账面价值仍然为500万元

D.5月1日,自丁公司处取得一项商标使用权,约定A公司每年年末按年销售收入的10%支付使用费计入损益

E.6月1日出售专利权和7月1日出租非专利技术,影响2012年营业利润为10万元,影响税前利润的金额为1110万元

答案

参考答案:A, C, D, E

解析:『答案解析』选项A,1月2日取得的采矿/探矿权,A公司无形资产年末账面价值为=3000-3000/20=2850(万元);选项B,3月1日A公司因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中,丙公司未确认的专利技术,A公司无形资产年末账面价值=100-100/10×10/12=91.67(万元);选项C,4月1日A公司购入一项商标所有权,因为使用寿命不确定,不需要摊销,年末账面价值仍然为500万元;选项E,6月1日出售一项管理用专利权和7月1日出租一项管理用非专利技术,影响2012年营业利润=30-20=10万元,影响税前利润的金额为=10+4000-(3000-100)=1110(万元)。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行路与读书相比,我是偏重于前者的。因为我觉得行路更具生命的快意。孔夫子周游列国,倡导“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陆放翁远行之后深深感叹:“纸上得来终觉浅。”大思想家培根认为:“对于年轻人,旅游是一种学习的方式。而对于成年人,旅游则构成一种经验。”

  人在旅途,非但增长见识,而且由此也容易引发出人生的感慨。比方曹操步出夏门而作《观沧海》;王之涣登鹳鹊楼而吟“欲穷千里目”;李白出荆门感叹“蜀道难”;杜甫登高展望“不尽长江滚滚来”……一个人的思维空间会由此而变得开阔,生命会由此而变得充实,生活会由此而更加富有情趣和味道。走过北京环城大街,才会觉得自己居室前小路的狭窄;漫步上海外滩眺望,才会有现代文明扑面而来的感觉……人在旅途,接受了各种信息,这时才会深深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读书的不足,从而激发强烈的读书愿望;才会感到不能夜郎自大,沾沾自喜,必须勤奋读书,奋起直追。

  行路与读书,是相辅相成的求知途径,两者皆人生不可或缺。不读书去行路,那是盲人骑瞎马,不行路尽读书,就会成为井底之蛙。路行得多,书读得多,真才实学源出于此。

1、本文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段陆放翁的话否定的是______________,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而培根的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3、文章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主要意思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上面的文章,你觉得还有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请自拟一问,并给出答案。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