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党一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针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1)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10分)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认识论的有关原理的?(15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这一点。(5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5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我党正是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升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5分)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对于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不断发展。(5分)
③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这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党根据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5分)
题目分析:第(1)问先审读设问,抓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限定词。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两方面结合材料分析。解答第(2)问关键是审好题,从题型上看是体现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回答,答题步骤是知识点+材料,从知识点上看知识点限定为认识论的有关原理,所以考生要明确有关键语句体现哪些认识论原理。抓住这些关键材料我党正是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升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党对于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不断发展。党根据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这些认识论道理。
点评:此题是学生对材料有效的哲学信息的获取、调动和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等。难易程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失分原因:一是审题不到位,二是不能清晰论证。在答哲学题目时,应该最先呈现哲学原理,然后书写该原理的方法论,最后联系材料结合哲理分析说明。这是解答哲学题普遍适用的方法。特别要重视第一部分即哲学原理的表述,该部分在一道题目的分数中占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