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如何理解"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

答案

参考答案:

2010版《抗规》2.1.10条指出,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第2.1.11条指出,抗震构造措施是"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所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从抗震规范的目录名称看,每章通常分为一般规定、计算要点、抗震构造措施、设计要求等节,在"一般规定"中,除"适用范围"外的内容属于抗震措施;"计算要点"中的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调整的规定也属于抗震措施。"设计要求"中的规定包含有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

由于抗震措施"包含"抗震构造措施,所以,可以将二者的关系理解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抗震构造措施的等级通常与抗震措施的等级相同,但还可能有微小调整。例如,Ⅰ类场地时,除6度外,按降低1度查表6.1.2确定抗震构造措施(见表6.1.2下注释1);0.15g和0.30g的Ⅲ、Ⅳ类地区条件下,抗震构造措施需要局部调整(见《高规》的4.8.4条)。

王亚勇、戴国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疑问解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103页给出了一个表格,现摘录如下,见表2-5-3。(编者注:原书当设防烈度为6度时,乙类建筑的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均按照6度考虑,应是笔误,今依据其34页的表格已经改正。)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4分)

夫人不能生而知,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学,必待教而后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之也。自古教养之道,莫备于中华;惜日久废弛,庠序亦仅存其名而已。泰西诸邦崛起于近世,深得三代之遗风,庠序学校遍布国中,人无贵贱皆奋于学。凡天地万物之理,人生日用之事,皆列于学之中,使通国之人,童而习之,各就性质之所近而肆力焉。又各设有专师,津津启导,虽理至幽微,事至奥妙,皆能有法以晓喻之,有器以窥测之。其所学由浅而深,自简及繁,故人之灵明日廓,智慧日积也。质有愚智,非学无以别其才,才有全偏,非学无以成其用,有学校以陶冶之,则智者进焉,愚者止焉,偏才者专焉,全才者普焉。盖贤才之生,或千百里而见一,或千万人而有一,若非随地随人而施教之,则贤才亦以无学而自废,以至于湮没而不彰。泰西人才之众多者,有此教养之道也。

且人之□□不一,其上焉者,有不徒苟生于世之心,则虽处布衣而以天下为己任,此其人必能发奋为雄,卓异自立,无待乎勉勖也,所谓“豪杰之士不待文王而后兴也”。至中焉者,端赖乎鼓励以方,故泰西之士,虽一才一艺之微,而国家必宠以科名,是故人能为奋,士不虚生。逮至学成名立之余,出而用世,则又有学会以资其博,学报以进其益,萃全国学者之能,日稽考于古人之所已知,推求乎今人之所不逮,翻陈出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阐天地无穷之奥理,则士处其间,岂复有孤陋寡闻者哉?又学者倘能穷一新理,创一新器,必邀国家之上赏,则其国之士,岂有不专心致志者哉?此泰西各种学问所以日新月异而岁不同,几于夺造化而疑鬼神者,有此鼓励之方也。

——孙文《上李鸿章书》(节选)

小题1:节选的文字所要表达的观点是                                 (2分)

小题2:对文章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让国人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每个人都努力培养自己的天赋气质。

B.让国人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各人根据自己的天赋气质发挥力量。

C.让国人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各人都努力靠近自己的天赋气质。

D.让国人从小就开始学习(那些知识),各人向着最接近于自己天赋气质的方向去努力。小题3:文章第一段将                         进行对比,作者的用意是            

                                                          。(4分)

小题4:文章第二段的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才志”还是“才智”?请简述理由。(3分)

小题5:用自己的话概括西方的“鼓励之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