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试述佛教徒可以算命、看相吗?

答案

参考答案:

一般人之所以喜欢算命、看相,主要都是因为心中很迷惘,心中无主;不知道该怎样做决定,或者因担忧未来而有所畏惧,只好借着外境的助缘,给自己一个方向或者是答案。认真说起来,其实是自己不敢肯定自己,不敢做决定,才会去算命、看相。如果以佛教的角度来看,人在生活中失去方向,无法很清楚明确事情的时候,可以找心理谘商。像我在佛光山寺院里,也有人来谈,有时候谈家庭的未来、工作的未来、子女的未来,或自己的困扰;这些虽可说是心理谘商,但只可说是作参考,不可以拿来做决定;真正做决定的是还是自己。

佛教是不主张,也不鼓励以算命、看相,但会提供一些参考原则,让你自己知道怎么样去做抉择。另一方面积极点来说,不去算命、看相,自己就可以掌控命运。进一步讲就是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命运的转变,有时候在一念之间,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过去有个小沙弥,跟随修行得道的老法师学习,师父知道小徒弟只有七天的寿命,便着他回家探望母亲。小沙弥七天后回来了,老法师心想难道是自己看错了?不禁问小沙弥路上做了什么事?沙弥回答说:途中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有在过河时,看到一群蚂蚁掉落水里,我就用一片树叶,将他们都救上岸来,帮助牠们我觉得很高兴。老师父知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生命是平等的,一只蚂蚁一条命,小沙弥救了很多人。让本来只有七天寿命的小徒弟,因为救了无数的生命,才让自己平安度过了灾厄。所以在冥冥中,只要自己积极行善,命运都可以改变的。

真正可以改变命运的是:

第一、要有好的观念,心好命就好;真的,只要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命运随时都在改变。

第二、积极行善:譬如帮助他人的事、诵持经典、固定佛号、功课。这些无形的力量,自己虽不明白,但自会逢凶化吉的。与其消极的等待算命,不如积极的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自己作自己的主人,自己用正见来做。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江水悠悠,千古诗魂

江水悠悠,千古诗魂……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当她吟出这两句千古绝响时,似乎便注定了她坎坷的一生……

心情凝重而崇敬,我缓缓的步入了那片茂竹修林。

⑴ 不像预料的那般阳光明媚、艳阳和煦,或许,这才是适合去拜望薛涛的天气。天空,飘着些许细丝,飘然落地,滋润着万物,生怕惊扰了安然长眠的江畔诗魂。

望江楼,一座建于清代纪念女诗人的建筑,既丽且崇,又名崇丽阁。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这千古绝对的上联,正如我们对这位女诗人的理解一样,永远道不清,说不明。也许只有这座楼,只有这副联才能与伟大的女诗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知当初他们修建这座楼时,可曾想到会有一幅木匾与它一起见证着这座城市古老的沧桑。

薛涛是被父亲温暖的手牵着入川的,她看见了满山的苍翠,高兴得手舞足蹈。但这一切很快便在她年幼的岁月中消逝不见,父亲的撒手西去让她幼小的心灵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不得不开始了自己飘摇的生活。

当她撩开门旁如玉的珠帘时,便被眼前的男人所吸引,一名浓眉大眼的英俊男子,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情在谈话声中刹时传遍了全身,少女般的怦然心动在心底萌芽,她将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位小自己十一岁、名满天下的男人元稹。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从此,薛涛的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整个小屋周围的竹林在春风中摇曳着曼妙的身姿。

我走到了竹林深处,一股清幽的竹香扑鼻而来。

薛涛与元稹两人的缠绵爱情终于在一纸公文中断开了。

月色皎洁,江水悠悠。“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执手相看泪眼的等待最终化作了“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的四首《春望》。春去秋来,苦苦的相盼已经使她太过麻木,忧伤已经占据了她心里的所有空间,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屋内,回想着曾经欢声笑语,窗外的夜已经很深了,她漫步到屋外牡丹花旁,伸手拂了拂盛开的花儿,张口吟道:夜深同花说相思。

我的脚步沉重了许多,地上的青石板路已经有了些许水渍,我顺着林间小道来到墓旁,静静的伫立,久久的盯着不远处掩映着的石像前。

女诗人手执书卷,身体略为前倾,若有所思的步伐显得轻盈而坚定,她也许已经走出了那段感情的阴影,她已经看透了一切:“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时光逆转,我仿佛踏在了一千多年前的黄土上面,薛涛正缓步从林间经过,径直向江边走去。我移动了脚步,紧随而去,她那一袭白衣在翠绿的竹间显得婀娜多姿,她静静的站在江畔,看着江上嬉戏的几只白鹅,脸上露出一阵笑容。

一阵风吹过,身上带着点点寒意,低头理了理衣服,再次投过目光时,女诗人已不知所踪,眼前又出现了钢筋混泥土的现代化建筑。不远处,两只白鹭在从江面上轻轻略过,不时在江面上轻轻一点,便泛起阵阵微波。

薛涛应该是瘦削的,即使在那个以胖为美的年代,太多的伤心已使她失去了丰满的身体。回头看了看,她仍旧在那片葱郁的竹丛之间沉思,嘴角泛起一丝安然的笑意。

“众类亦去茂,虚心能自持。”这便是诗人的爱物,我漫步其间,细细的搜寻着,它们之中,可曾有着当年女诗人亲手种下的爱物的子子孙孙?

天渐渐放晴了许多,雨丝也慢慢消失不见,躲雨的人群三三两两的从屋内走出,整个林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不远处,一群小学生模样的人打着红红绿绿的雨伞站在诗人像前,摇头晃脑的听着老师的讲解。

我看了看四周,刚才怎么没看见呢?

薛涛,您看见了吗?您感到欣慰吗?

小题1:作者写望江楼上的对联作用是什么?

小题2:文中多次写到竹,有什么目的?

小题3:文章末尾关于一群小学生模样的人听老师的讲解的部分是否多余?为什么?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