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电路a、b之间接有一灵敏电流表。一带电油滴位于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则[        ]

A.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加速运动

B.P点的电势将降低

C.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

D.电流表中将有从a到b的电流

答案

BD

题目分析:由平行板电容器判断电容C的变化,由知,当电容器两板间电压不变,判断Q的变化,确定电容器的充放电电流,根据分析板间场强的变化,判断电场力变化,确定油滴运动情况,由U=Ed分析P点与下极板间电势差如何变化,即能分析P点电势的变化和油滴电势能的变化。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由于电容器两板间电压不变,根据得知板间场强减小,油滴所受的电场力减小,则油滴将向下运动.故A错误;极板间场强E减小,而P点与下极板间的距离不变,则由公式U=Ed分析可知,P点与下极板间电势差将减小,而P点的电势高于下极板的电势,则知P点的电势将降低,故B选项正确;由带电油滴原来处于平衡状态可知,油滴带负电,P点的电势降低,由知油滴的电势能将增加,故C错误;由平行板电容器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电容C减小,由,当电容器两板间电压不变,Q减小,有从a到b的放电电流,故D选项正确。

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8分)

【链接】 中 * * 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十二五”规划为未来五年的中国勾勒出一幅科学发展、“国强”“民富”路线图。连线“十二五”规划,解读中国民生发展之路,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书?食货志》:“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废除井田),开阡陌(重开田间小路),急耕(农耕)战(作战)之赏(奖励),虽非古道(前代做法),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称霸诸侯)。”(如下图一、图二)《韩非子?和氏》说:商君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图一 废除井田图                        图二 耕织图

材料二:从1950年冬开始,党和政府有领导地分期分批地进行。每期一般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地主土地财产、复查总结和动员生产等步骤。各地政府都派出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领导土改运动。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到1952年底,3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我国大陆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如下图)

 

图三 漫画 农民在看宣传文件       图四 农民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材料三: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创举。1982年1月1日,中 * * 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图为: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哪两项改革措施?从材料一来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图三漫画中的“农民在看宣传文件”指的是什么文件?图四中“农民拔除地主立的界碑”有何历史意义?(2分)

(3)材料三中安徽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在1978年实行了“伟大的创举”,后来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最主要形式是什么?(1分)三则材料都涉及到了“分田”,其中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分田”有何本质不同?你认为我国制定十二五规划“强国富民”目标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3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