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家财力薄弱,中 * * 党执政所采取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围绕实现“国强”而努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综合实力已位居全球第二,国家日益向着强盛富裕的方向前进,但民生的改善和经济实力的增长不协调,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失衡,整个社会未能普遍均等地享受到经济改革的成果,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说明,我国实现从“国强”到“民富”的条件基本成熟,也标志着我党将实现从“国强”到“民富”执政理念的转变。
(1)结合材料,从唯物论的角度,简要回答我国实现从“国强”到“民富”政策转变的正确性。(9分)
(2)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国强”与“民富”之间的关系。(8分)
(1)①物质决定意识,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国家日益强盛富裕,我国实现从“国强”到“民富”的条件基本成熟,因而我党可以实现从“国强”到“民富”执政理念的转变。(4分)②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要尊重规律,同时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并利用规律。我党实现从“国强”到“民富”执政理念的转变,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顺应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5分)
(2)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国强和民富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分)②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性能状态影响部分,因此要树立全局观念。只有国家富强,才能不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分)③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因此要搞好局部。民众的富裕有利于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经济发展,真正实现国家富强。(3分)
题目分析:(1)本题要求的知识范围限制是唯物论,唯物论包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反作用,运动和静止,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结合材料来看,需要用的原理和方法论是物质决定意识,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要尊重规律,同时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并利用规律。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2)本题要求的知识范围限制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国强强调的是整体,民富强调的是部分,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国强和民富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性能状态影响部分,因此要树立全局观念。只有国富才能民强。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因此要搞好局部。只有民富才能推动国强。
点评:考生都知道做哲学主观题非常重要的是确定原理方法论的范围,哲学的原理方法论分成四个部分: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做哲学题,第一步就是要仔细的审题,看题目的知识范围限制是什么,材料限制是什么,是哪种答题类型,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材料,确定所需要的原理方法论,在组织答案的时候,务必要注意把理论和材料相结合,如果只回答知识点,会严重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