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我国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提法。

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十二五”规划,第一次提出“民富国强”。由以往“国富优先”观念向“民富优先”观念的转变,将进一步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13年12月1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分配思想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原因。

答案

参考答案: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不同,决定了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配思想不断更新和发展;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要求我们不断更新和发展分配思想。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分配思想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原因。本题的答题范围是认识论的有关知识,题型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答题的切入点是分析分配思想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原因。从认识论角度分配思想属于认识范畴,分配思想不断更新和发展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分配思想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原因是实践的发展,即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点,还可从实践决定认识的相关知识来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主要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决定认识的相关知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