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 * *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参考答案:
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
解析:
(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获取信息、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上面的各家学派关注的都是政治和如何治理国家。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材料二”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材料四”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提炼关键词即可作答。
(2)题目中引用的都是原始史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文言文功底,否则极有可能把握不准材料的含义,在解决此类题目时,可以联系课本中的知识,把课本中所学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提示,本题可以转化为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结合春秋战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等时代背景就容易回答。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思想当时对社会影响最大。结合时代特征可以知道,春秋战国是大发展、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生存发展,法家主张的变革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最大,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
(4)联系教材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第二问可以转化为儒家思想独尊的原因,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分析,结合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发展、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以及汉武帝采取的尊儒措施,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学和法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