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桂枝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A.外感风寒表实

B.外感风寒湿邪

C.风邪犯肺

D.外感风寒表虚

E.外寒内饮

答案

参考答案: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

瘦彤

陈从周

  梁思成教授逝世那年,我还在安徽歙县“五七干校”。我在报上见到了噩耗,想打个唁电去,工宣队不同意。我说梁教授是我老师,老师死了,不表示哀思,那么父母死了也可不管了。饶舌了许久,他们终于同意了。我那时正患胃出血症,抱病翻过了崎岖的山道,到了城内,终于发出了人何以堪的唁电。①冬季的山区,凄厉得使人难受,偶然有几只昏鸦,在我头顶上掠过,发出数声哀鸣,让人心碎。这夜没有好睡,时时梦见他的瘦影,仿佛又听到他那谈笑风生的遗音,一切都是寂寞空虚。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那几天的处境,我便是在这般光景中过去。我回思得很多,最使人难忘的是1963年夏与梁先生一起上扬州。当时要筹建鉴真纪念堂,中国佛教协会请梁先生去主持这项工作,同时亦邀我参加。

  我们在扬州同住在西园宾馆,第二天同游瘦西湖,蜿蜒的瘦影,妩媚的垂杨,轻舟荡漾于柔波中,梁先生风趣地说:“②我爱瘦西湖,不爱胖西湖。”似乎对那开始着西装的西湖有所微词了

  梁先生开始畅谈了他对中小名城的保护的重要性的看法,不料船到湖心,忽然“嘣”的一声,船舱中跳进了一条一尺多长的大鱼,大家高兴极了,舟子马上捉住,获得了意外的丰收。这天我们吃到了瘦西湖的鲜鱼,梁先生说:“宜乎乾隆皇帝要下江南来了。”

  我们上平山堂勘查了大明寺建造鉴真纪念馆的基地,那时整个平山堂的测绘我已搞好,梁先生一一校对了。对鉴真纪念堂及碑的方案,他非常谦虚,时时垂询于我,有所讨论,我是借讨论的机会,向他讨教学习到很多东西。他开朗、真诚,我们亦兼师友,一点也没有隔阂之处。鉴真纪念碑的方案是在扬州拟就的,他画好草图,由我去看及量了石料,作了最后决定,交扬州城建局何时建同志画正图,接着很快便施工了。

  扬州市政治协商委员会邀梁先生作报告,内容是古建筑的维修问题,演讲一开始,他说“我是无耻(齿)之徒”,满堂为之愕然,然后他慢慢地说:“我的牙齿没有了,在美国装上了这副义齿,因为上了年纪,所以不是纯白,略带点黄色,因此看不出是假牙,这就叫做‘整旧如旧,我们修理古建筑也就是要这样,不能焕然一新。”他循循善诱,成为建筑家、教育家,能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有才华。1958年批判“中国营造学社”,梁先生在自我检讨中说:“③我流毒是深的,在座的陈从周他便能背我的文章。我反对拆北京城墙,他反对拆苏州城墙,应该同受到批判。”我回忆在大学时代读过大学丛书——梁先生翻译的《世界史纲》,我自学古建筑是从梁先生的《清式营造则例》启蒙的。我用梁先生古建筑调查报告,慢慢地对《营造法式》加深理解,我的那本石印本《营造法式》上面的眉批都是写着“梁先生日……”我是从粱先生著作中开始钦佩这位前辈学者的。后来认识了,交谈得很融洽,他知道我了解他,知道他的身世为学等……我至今常常在恨悔、气愤,他给我的一些信,“ * * ”被抄家时散失了,如今仅存下他亲笔签上名送给我的那本《中国佛教建筑》论文了。我很感激罗哲文兄于1961年冬在梁先生门前为他与我合摄一影,如今放在我的书桌上,朝夕相对,我还依依在他身旁。当然流年逝水,梁先生已做了天上神仙,而我垂垂老矣,追忆前游顿同隔世。

  我与梁先生从这次扬州相聚后,自此永别了。我们同车到镇江候车,他欣然登上北上的火车,挥手送别。他在窗口的那个瘦影渐渐模糊不见了,谁也不能料到,这是生离,也是死别。我每过镇江车站,便浮起莫名的暗淡情绪,今日大家颂粱先生的德,钦佩他的学术,我呢?仅仅描绘他的侧面,抒写我今日尚未消失的哀思。(摘自《园林清议》,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惊闻梁思成逝世的消息后,作者抱病前去吊唁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梁思成的思念之情。

B.作者与梁思成在瘦西湖的一面之交成了本文回忆的核心材料,通过这次交往,作者从中看到了梁思成的人品才学。

C.文中写游西湖时有鱼跳到船上的细节,与所要写的对象梁先生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删除此细节并不影响文章的主旨。

D.在讨论大明寺建造鉴真纪念馆的建筑方案时,梁先生“非常谦虚,时时垂询于我”,使作者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

E.作者对与梁思成先生相处的细节写得十分详细,可见印象之深;对与梁先生的合影如此珍视,可见思念之切。

(2)作者笔下的梁思成教授这一形象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句话说:“我呢?仅仅描绘他的侧面,抒写我今日尚未消失的哀思。”请简要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