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进行了成功对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计划迄今为止最大胆的尝试。该计划已成为中国经济成功和技术实力的有力象征。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在航天育种方面我们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成功的农作物及植物育种的例子,如“航丰1号”棉花、“航椒1号”辣椒、“太空5号”小麦,“太空万寿菊”等,这些航天育种技术的成果,破解了农作物及植物品种贫乏和濒临灭绝的问题。此次,天宫一号搭载了4名微小的特殊“乘客”,它们是我国特有的包括普陀鹅耳枥在内的4种濒临灭绝的的植物种子,由天宫一号带入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从而使他们回到地球时产生变化,更加适宜繁衍和存活。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和认识论角度分析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及航天育种体现的道理。(12分)
(1)①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不等于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就说明了这一点。
②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航天育种就是为了破解农作物及植物品种贫乏和濒临灭绝的问题。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空间交会对接计划在众多航天人的共同努力下于2011年11月实现,成为中国经济成功和技术实力的有力象征就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促使航天育种的成功。
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空间交会对接的成功,航天育种的成就都说明了这一点。
(答任意一点给3分,能够答四点即可给满分12分)
题目分析:本题以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及航天育种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审读设问,限制知识范围是唯物论和认识论知识。题型是如何体现。这一题型是高考中常见题型,答题基本模式是“理论(课本知识)十材料分析”。 就本题来讲需要唯物论和认识论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即可。审读材料,唯物论知识运用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认识论运用实践的特点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来解答。
点评: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