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某温带草原上有鸟、昆虫、猫头鹰、蟾蜍和蛇等六种动物,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a.猫头鹰捕食蛇、鼠、鸟;b.昆虫、鸟、鼠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c.蟾蜍和鸟捕食昆虫;d.蛇吞食蟾蜍和鼠.请回答:

(1)在方框内画出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2)此生态系统有______条食物链.

(3)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

(4)若能量转化效率为15%,那么流入猫头鹰体内的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

(5)既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含有最多能量的生物是______.

(6)由于某种原因,鼠大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却变化不大,这说明了______.

(7)在此生态系统中,人们为了保护草籽不被取食,采取了大量捕杀鸟类的措施,结果昆虫的数量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请你根据生态学原理解释本现象.

答案

(1)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计算食物链条数:从植物开始,求每个分支上的条数的和.根据它们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中间用箭头来连接.

(2)食物链通常是从生产者植物开始,经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终点则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根据题意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图中的食物链有: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昆虫→鸟→猫头鹰;草→鸟→猫头鹰,共5条食物链.

(3)营养级别主要看它所在的营养级,生产者植物是第一个营养级,直接吃生产者的初级消费者动物是第二个营养级,吃初级消费者的动物是第三个营养级,…;在占有2个或2个以上的营养级的生物是位于不同的食物链,且营养级别不同.如:在食物链:草→昆虫→鸟→猫头鹰中鸟是第三营养级,而在食物链:草→鸟→猫头鹰,鸟是第二营养级;在食物链: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中蛇是第四营养级,而在食物链:草→鼠→蛇→猫头鹰中蛇是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中猫头鹰是第五营养级,在草→鼠→蛇→猫头鹰中猫头鹰是第四营养级,在草→鼠→猫头鹰中猫头鹰是第三营养级,在草→昆虫→鸟→猫头鹰中猫头鹰是第四营养级;在草→鸟→猫头鹰中猫头鹰是第三营养级.因此占有2个或2个以上的营养级的生物有鸟、蛇、猫头鹰.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流入猫头鹰体内能量最少的那条食物链是最长的那条食物链,即: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

(5)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一营养级,其数量最多;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数量最多的生物也是草.

(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然条件越好,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据上分析,增加生物的种类的方法能加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7)动物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在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其自我调节功能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鸟以草籽为食,鸟以昆虫为食,人们为了保护草籽不被取食,采取了大量捕杀鸟类,鸟类数量减少,必然会造成昆虫的大量繁殖,造成植被减少,结果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甚至失去平衡.结果昆虫的数量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

故答案为:(1)

(2)5;

(3)鸟、蛇、猫头鹰;

(4)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

(5)草;

(6)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

(7)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全球危机中的中国机会(节选)

俞乔

对于我国,这次危机的意义在于: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远远超过预料,依靠作为公 * * 品的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参与全球劳动分工、搭便车发展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与1980年代后日本面临的局面相似,我国将不得不承担维持这一体制的部分成本,外部环境变化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非常巨大;我国的金融改革难以通过对美国市场的模仿复制达到,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必须与改变国际金融环境紧密结合。

  问题在于:如何建设性地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调整与重组?怎样通过与发达国家的互动与博弈逐步扩大我国的利益边界?如何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大调整中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结合?

  面对大变局,我们有两种选择:或是全面考虑未来发展,结合国际金融体制的变化,制定我国的国际金融战略,从当前开始布局,逐步建立与扩展我国经济边界相适应的金融边界,为下一代人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或是采取随机应变的策略,对美欧关于当前危机及国际金融秩序的提议简单应对或零敲碎打地提出一些战术措施。

  显然,后者无助于我们逐步确立自己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在历史上,两种选择均有前例。二战之后,欧洲从1950年代初欧洲重建时期的煤铁同盟开始,在1970年代初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机会建立货币共同市场,直至本世纪初欧元区的确立,都沿着富有远见的长远战略思路逐步推进,其中不乏反复和倒退,但大的方向始终如一,终于使欧洲市场相对独立于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并可能成为修正国际金融体系缺陷的重要力量。

  日本的例子则是相反。1980年代初,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开始开放金融市场。但日本当局真正关心的是维护原有的国内金融秩序和税收体系,在“日美日元—美元委员会”及此后的“日美金融市场工作小组”长达十年的多轮会谈中,走一步看一步,缺乏通盘思考,未能建立一个稳定与动态的货币金融体系,促进出口导向型的日本经济转变。二十多年来,日元汇率大幅升值、日本金融体系危机、资产泡沫破灭、经济处于长期萧条都与之有相当的关系。

  从国家长远利益计,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从推动建立内外平衡的经济结构的高度,谋划我国在未来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空间与格局,以我为主,提出一系列的综合策略安排,即总体战略构想。只有如此,才能在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中找准方位,形成连贯的而不是矛盾的、整体的而不是零碎的政策思路,为即将展开的多边与双边会谈提出符合总体目标的具体建议与技术提案。

小题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当前的首要任务”的一项是         (   )

A.从推动建立内外平衡的经济结构的高度,谋划我国在未来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空间与格局。

B.以我为主,提出一系列的综合策略安排。

C.要有总体的战略构想,在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中找准方位,形成连贯的而不是矛盾的、整体的而不是零碎的政策思路。

D.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远远超过预料。小题2:下面备选项中的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面对大变局,全面考虑未来发展,结合国际金融体制的变化,制定我国的国际金融战略。

B.我国的金融改革难以通过对美国市场的模仿复制达到。

C.对美欧关于当前危机及国际金融秩序的提议简单应对或零敲碎打地提出一些战术措施,有助于我们逐步确立自己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独立地位。

D.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必须与改变国际金融环境紧密结合。小题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依靠作为公 * * 品的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参与全球劳动分工、搭便车发展的时代将继续存在。

B.我国建立起了完整的防御经济危机的体系,因此,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不会对我国造成任何影响。

C.走一步看一步,缺乏通盘思考,未能建立一个稳定与动态的货币金融体系,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处于萧条的主要原因。

D.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大调整中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结合,我国就一定会抵御金融危机。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