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案例分析题

下图表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请回答相关问题。

测试实验中,若在突触间隙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则该药物最可能是抑制了()的功能。

答案

参考答案:突触后膜(或受体)

解析:

⑴从图示过程可以看出,将大鼠放在低温条件下冷觉感受器兴奋,而在温度较高时温觉感受器兴奋,表明大鼠要通过体温调节来维持体温的恒定。

⑵据图曲线变化的趋势,可知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冷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在环境温度为28℃、42℃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最大,即最敏感,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都减小,所以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皮肤冷却处理的过程中,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冷觉感受器先兴奋进行通过体温调节使体温恢复正常,所以传入神经放电频率的先增大后减小。

⑶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大鼠维持体温恒定有神经和激素的参与,所以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⑷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时依靠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结合,现在使用某种药物后突触间隙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神经递质未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表明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及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