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2012年6月12日,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提出,从今年起,财政部会同农业部、水利部等部门,在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计划用4年时间建设农业灌溉工程3800万亩,总投入380亿元,包括中央财政投入的228亿元占60%。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从哲学上看,国家对水利的重视是基于(  )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C.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小题2:在我国,农业兴,百业兴;农业稳,全局稳。这说明(  )

①整体和部分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

④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1: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正是当前水资源的缺乏,所以国家对水利非常重视,也就是国家对水利的重视是基于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故A观点符合题意,BCD观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A。

点评: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难度适中。

小题2: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观点错误,不能笼统说整体功能是大于或者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这要看情况,题干说农业兴,百业兴;农业稳,全局稳,所以强调的是部分的重要性,而不是整体的重要性,故①③符合题意,④与题意不符,讲的是整体的重要性,故不选,故答案应选B。

点评:本题考生可以分二步走,第一步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第二步是对比题干选出最适合题意的选项,题干说农业兴,百业兴;农业稳,全局稳,这样选出答案应该不难,难度适中。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反省-----成功的基石

  ①史料记载: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这段话大意是:我无事静坐的时候,就常常自我反省:自己的做法能使上天称心如意吗?自己的所为会被百姓怨恨吗?唐太宗就这样时刻反省自己,理性认识自己,兼听广纳,终于成就了大唐伟业。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旅途,我们都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重要的是,我们当以什么态度对待自己的过失?我们能否随时随地问问自己?我们能否像太宗那样,时时刻刻自我剖析?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拒绝自我反省,结果只能在错误的泥潭里愈陷愈深。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反省是成功的基石。

  ③反省,令自己的品德更加高尚。战国时代,廉颇处处与蔺相如为难,但蔺相如心胸宽广,时时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之计较。后来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肺腑之言,反省自己,最终悔悟,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两人终成至交好友,这一文一武成为赵国的中流砥柱,“将相和”的佳话传诵至今。因为反省,廉颇挣脱错误的锁链,在自我的大海里找到正确的航向,品性得以升华。

  ④反省,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高尔基说:“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承认错误,将会成为你与他人关系的调和剂。”有些人害怕丢面子,疏于反省,固执己见,致使人际关系僵化,甚至于亲朋好友弃你而去。以史为鉴,古人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韩愈年轻时曾到朋友家作诗会友,创作中因情绪激动打翻了朋友的一只碗,回到家后不断反省自己:打破了一个碗事小,如果办公也意气用事,岂不坏了大事?于是他登门谢罪,削掉了一束头发以作誓证,朋友被他的诚意感动了,更加信任韩愈。由此看来,反省能使你在他人眼中成为至诚之人。

  ⑤反省,让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众所周知,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即使在二战中遭受德国法西斯毁灭性的打击,战后也能立即崛起,令世人刮目相看。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是犹太人善于长时间自我反省。同样,曾经沧桑的中国人在今天和平建设时期,不断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应民心顺民意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经济终于突飞猛进,国家日益强大,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的伟大腾飞。相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是一场精神的洗濯,它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荆棘为坦途,化山重水复为柳暗花明。朋友们,反省既有如此魅力,经常反省,不亦乐乎?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从哪几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举例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联系上文,请你在第⑤段划线处补充一个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