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实验室有一瓶新配制的稀盐酸(HCl气体溶于水得到的混合物为稀盐酸),其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计算该稀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2)某实验小组用这种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是:称取10g石灰石样品研成粉末,向其中加入7.3%的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样品中的杂质都不和盐酸反应)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

(1)7.1%;(2)80%

题目分析:(1)要计算该稀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要先计算出HCl中Cl元素的质量分数,再利用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稀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故该稀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1%

(2)根据题意,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HCl=CaCl2+H2O+CO2↑,再结合图象可知,当石灰石样品完全反应时,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3.52g,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结合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解,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52g

=

解得,x ="8g"

所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0%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像找出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再利用相关的化学反应,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求谏

吴兢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主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贞观政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之。 勖:勉励

B.亦诛死 寻:不久

C.如文之士 属文:叮嘱写文章

D.言语致失次第 次第:(言语的)顺序、先后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皆失举措                 若是,孰能御之

B.愚臣处不讳朝         师道不传也久矣

C.言不用                     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D.又比见人来奏事     乃使从衣褐

(3)下列各项,均能表现唐太宗,虚心纳谏(     )

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②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人,预闻政事

③公等亦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

④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⑤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⑤

D.① ② 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