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关键是要注意“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的时间是在战国初期,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是传统礼乐制度的瓦解时期,所以,战国时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挖掘出了九鼎只可能是因为传统礼乐制度的瓦解所造成的,也就是因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沁园春 雪》,完成小题。(10分,每小题2分)

沁园春雪

毛 *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小题1: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欲/与天公/试比高。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小题2:下列语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小题3: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C.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D.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小题4:下面各句中,揭示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

A.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B.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小题5:结合语境,指出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D.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