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某补钙品(有效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含钙元素)的说明中标明含钙量为30%。李琳同学为了检验该产品,取l0g补钙品放入100g稀盐酸中,HCl与补钙品的有效成分刚好完全反应(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反应后剩余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2.2g.求:

(1)补钙品中实际含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20%; (2)3.65%

题目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由于反应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的逸出,造成反应后剩余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2.2g,则可判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根据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固定质量比,可求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和HCl质量的计算;然后由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与补钙品质量的比,计算出补钙品中实际含钙的质量分数;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计算出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补钙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y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73                  44

x       y                  2.2g

100:44=x:2.2g

解得,x="5g"

73:44=y:2.2g

解得,y=3.65g

(1)由于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0%

则补钙品中实际含钙的质量分数是=×100%=20%;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3.65%

答:补钙品中实际含钙的质量分数为20%,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再利用相关的化学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父亲的新年

傅东华

①中学生杂志社邀我谈话的那天晚上,母亲从故乡到上海。女儿娟,儿子浩,都特地向学校告了假,和我一起到车站迎接。

②母亲接到了,在别后的琐屑家庭谈话中,提到明年是父亲的七十阴寿。那是我心里正被《中学生》编辑出给我的题目“新年”占据着,及至提到父亲,这才像通了电似的突然把新年的观念的和父亲的影像融合了起来。

③是的,自从我能记忆的时候起直到我童年的终了,每个新年的回忆里总是父亲的影像居于最前列。一到腊月初头,父亲的面容就变严肃了,账目要清理,年事要备办,一切都得父亲独个人担当。有时候,父亲紧皱着眉头,双手互相笼在袖筒里,默不作声地在房里整日地往来踱着,我们都知道他正过着难关,于是新年将到的喜望就不觉被给父亲的同情所销克。

④但是到了新年的晚上,年夜饭照例是十大碗,照例一到上灯就开始。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往来如鲫,我们却已安然团坐吃喝了。因为这,父亲总是很郑重的对我们说:“我们能够这样也就不容易啦。”

⑤元日早起,父亲就穿着廪生的衣冠开始请神供祖。正厅中心的方桌上这时挂上红桌帏,朝南一张椅子上披上红椅罩,上面竖着一个纸神马,桌上供着神果盒:这就是过新年的主要背景了。在这背景上演着过新年的节目的就只父亲一个人。我们都是看客。我们看过他必恭必敬的跪拜祖先容,看着他送往迎来地招待贺年客。这些,在我们都是过新年的有趣的节目,在父亲却是严肃的义务。啊,我是直到现在才了解这种义务的意义的。

⑥到了灯节,每夜,父亲总先领我们到别处看过一遍,这才回家等着,等到灯行过我家门口,我们全家人就都让在门口看。行列的末节是关圣帝君的香亭,前面有个灯伞仪仗,伴有细乐,后面四面尖角旗,一面大帅旗,都挂着灯笼,也有一副锣鼓伴着,总是冬仓冬仓地敲得那么单调。我们听见这声音,总感着一种兴会完尽的不快,而父亲每夜又必加一上句结束词:“好啦好啦,明天再看啦!”这使我们愈加觉得难过。最后一夜他只换了一个字,音调却悲怆得多:“好啦好啦,明年再看啦!”我们听见这话时的感触是难以形容的,但也直到现在,我才十分了解这话的意义。

⑦父亲去世已经27年了,故乡废止行灯也已有了好几年,即使他活到现在,也已不复得“明年再看啦”。

⑧娟和浩都不曾见过祖父,不知祖父怎么个样子。他们自己的父亲不会像祖父那样过新年给他们看,这是他们的不幸。但是每年新年终了时的那种悲怆情调他们却也尝不着,又何尝不是他们的幸福?而且当他们的父亲过着这样的新年的时候,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

1.文中先后出现“明年再看啦”这句话。

(1)在第⑥段中,“我们”和“父亲”对这句话的感触是什么?

答:“我们”:                                                                

“父亲”:                                                                   

(2)联系全文,第⑦段中的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受?

2.请归纳出“父亲”这形象的特点。

答:(1)               (2)               (3)                   

(4)               (5)               

3.作品将“父亲”放在“新年”中描写,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

4.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篇首《中学生》约稿的叙述并非闲笔,它与篇末“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等文字遥

相呼应,传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B.第③段“是的,自从我能记忆起……居于最前列”一句,有承接过渡的作用,从而

使文章的时空转换严谨自然。

C.第④段“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在往来如鲫”的描写,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突出

“我家”怡然自乐的生活景况。

D.父亲紧皱眉头踱步与必恭必敬跪拜祖先容,灯节的热闹气氛与父亲的悲怆音调等对比描写,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

E.作者的文笔十分朴实,而“父亲”的形象极其鲜明,作品的思想感情与非常深沉真

挚,足见作者文字功底十分深厚。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