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2年6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民族精神是中 * * 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统一、鼓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中 * * 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升华这一民族精神。
材料二、“韩流”涌入中国以来,赢得了许多青少年学生的青睐。据上海市团委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在360名接受调查的青少年学生当中,知道“哈韩族”的占80%,知道“流氓兔”的占81.9%。另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有46.5%的中学生表示喜欢韩国的青春偶像剧,48.2%的中学生表示喜欢欧美的HIP-HOP、日本动漫、韩式阔脚裤。
(1)结合材料一,说说在新的历史条件我们应该怎样弘扬这一民族精神?
(2)新时期中国为什么仍然必须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魂”?
(3)结合材料二,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呢?
参考答案:
(1)我们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
(2)要坚持以毛 * * 思想、邓 * *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民族精神之魂的力量,增强全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要继承和发扬中 * * 的优良传统,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利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和重大纪念日,深入宣传中 * * 的优秀历史文化,宣传中 * * 党的光荣奋斗历史,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引导和激励人们同心同德地创造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
(4)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努力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5)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改革创新。
(2)①中 * * 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 * * 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 * * 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 * * 之魂。
②中 * * 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3)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解析:
本题以民族精神的弘扬和“韩流”的涌入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审读三个设问,确定限制的三个知识范围分别是怎样弘扬民族精神、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怎样进行文化创新知识点。限制知识点非常明确,在课本都有具体知识,依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注意知识和材料的有机结合。
考点:怎样弘扬民族精神、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怎样进行文化创新知识点。
点评:本题是收敛性试题,这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