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3月5日-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代表们肩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围绕大局、讲求实效,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审议并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等决议。会议的胜利召开,凝聚了共识,明确了任务,坚定了信心,必将进一步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值得自信的政治制度?

答案

参考答案:

①材料中人大代表肩负全国各族人民重托依法行使职责,说明我国人大代表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这一制度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②材料中人大代表审议通过“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等,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③材料中会议的召开必将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能动员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值得自信的政治制度。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及设问,以从中找出答题的思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值得信赖是因为它适合我国国情且坚持这一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题中材料“会议期间,代表们肩负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围绕大局、讲求实效,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启示学生可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方面去分析说明;材料中人大代表审议通过“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等,启示学生可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题中材料“会议的胜利召开,凝聚了共识,明确了任务,坚定了信心,必将进一步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启示学生可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动员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去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系统、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 * * 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御史杖人至死者,府报名

诣:到……去

B.尽廨中器物付有司

籍:典籍、书籍

C.成化初,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用:因为、由于

D.仓官十余人缺粮系狱坐:因犯……罪(错误)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继宗重视教育,任嘉兴知府期间,大力兴办社学,发展了当地的教育事业。

B.御史孔儒清军杖人至死,杨继宗指出孔儒干预有司之事。孔儒怀恨在心,临走时,突然进府衙搜查。

C.杨继宗刚正廉洁,不巴结宦官,不爱钱财,卸任临走时,曾因“敝衣数袭”而满脸羞愧。

D.杨继宗心地仁慈,他发现仓官因官粮短缺入狱而至卖儿卖女偿还时,就想宽赦他们,后来他发现了官粮短缺的原因,使仓官冤狱昭雪。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答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译文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任刑部主事。成化初年,因王翱推荐,被提拔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只有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简易朴素。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直严肃,无人敢冒犯(他)。然而,他时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并为他们排忧解难。他又兴办社学。(明令规定:)民间子弟年满八岁不去读书的,处罚他们的父兄。他礼遇学官,府内教师儒生竞相劝学,文化教育得到大发展。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许多百姓被打死。杨继宗张榜告示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知情者到府衙举报姓名。”孔儒大怒。杨继宗进去拜见他说:“治官治民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清除 * * 邪弊端,对官吏惩恶扬善。像这种挨家挨户查核的事,是地方官府去做的,而不是御史的本分职事。”孔儒无法反驳,但内心十分忌恨他。临走时,他突然闯进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察看,里面只有几件破衣服,孔儒惭愧而去。有宦官经过嘉兴府,杨继宗送给他们的是菱角、芡实和历书。宦官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文牒(官文)取出府库中的金银,并说:“银两全在这里,请给我提银凭证。”宦官吃惊害怕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朝觐,宦官汪直想见他,他不去拜见。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员中谁最廉洁?”汪直回答说:“天底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人。”

知府九年任满,破格提升杨继宗为浙江按察使。他多次冒犯宦官张庆。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任职,经常在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莫不是那个不私图一文钱的杨继宗吗?”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知道他这个人了。”(杨继宗)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立即出府,又在驿亭停下,把府中的器物一一登记交给主管机构。自己只带一个仆人、几卷书回家服丧。

杨继宗极力保持风纪节操,但心地仁慈厚道。他任浙江按察使时,有十几个仓官因官粮短缺获罪,被关进监狱,竟至卖儿卖女来抵偿缺额。杨继宗想宽赦他们但没有理由。有一天,送来了他的月俸,他让人称量一下,原来是超过了俸禄规定的数额。再量别的官吏俸禄,也都如此。杨继宗于是悟出了(明白了)仓库官粮短缺的原因,他准备据实奏报朝廷。几个经办人员害怕了,一起向杨继宗请求,愿意捐出自己的俸禄代替仓吏赔偿。十几个仓官因此获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