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10年,上海人陆士瑕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以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2012年11月29日,中 * * * * 习 * * 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 * * 伟大复兴,就是中 * * 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 * * 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材料二2013年3月17日,国家 * * 习 * *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系统阐释了对“中国梦”的认识,习 * * 提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 * * 的伟大复兴,是亿万中国人共同的中国梦。“中国梦”浓缩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穿越了中国近现代史,承载着亿万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梦想和寄托,是凝心聚力的复兴之梦、是富国强民的人民的梦。中国梦必将成为中 * * 和中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壮歌。
(1)用意识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一谈对“中国梦必将成为中 * * 和中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壮歌”的理解。
参考答案:
(1)①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们能根据现实世界创造理想世界,因此,1910年、1920年人们就已经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构想;
②意识使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逐步实现中 * * 的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体现了意识能动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经过百年努力中国人民坚持不懈,最终梦想变为现实;
④“中国梦”在过去是意识创造性的结果,今天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最终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使梦想成为现实。
(2)①“中国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②“中国梦”体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内容,能够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修养。
③“中国梦”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够为中 * * 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④“中国梦”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能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解析:
(1)考生分析本题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意识的能动性”的知识。意识能动性的知识表现在三个方面:意识活动的特点、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知识。从特点的角度,考生可以从“人们能根据现实世界创造理想世界,因此,1910年、1920年人们就已经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构想说明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或者说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其次可以从逐步实现中 * * 的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体现了意识能动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再次我们可以从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经过百年努力中国人民坚持不懈,最终梦想变为现实;最后我们可以从意识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具有调节作用的的角度分析说明“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 * * 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逐步实现这个目标”将激励着中国人民最终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使梦想成为现实。
(2)本题的设问指向是对“中国梦必将成为中 * * 和中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壮歌”的理解,属于认识类的解答题。考生解答时需要对这句话进行还原。成为精神壮歌其实就是凝心聚力,因此我们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精神壮歌是高昂向上的精神,因此可以从思想道德修养的角度,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爱国主义的体现,因此可以从弘扬中 * * 精神的角度分析;最后可以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角度分析说明中国梦有利于能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考点:本题考查了意识活动的特点、作用的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 * * 精神、思想道德建设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