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微电子技术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技术。在下列有关集成电路(IC)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现代集成电路使用的半导体材料大多数是硅

B.Pentium4微处理器芯片是一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其集成度在1000万以上

C.目前PC机中所用的电子元器件均为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D.Moore定律指出: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18-24个月翻一番

答案

参考答案: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服,未必可称“国服”

在声势空前的“传统文化热”中,消逝已几百年的“汉服”也被从历史的箱箧中翻捡出来,为五彩缤纷的服装之苑增添了一个小小的“亮点”。“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此事本来无可厚非,然而,某些汉服爱好者、提倡者表达出来的那种“天朝上国”“华夏中心”的价值观念却不能不令人深思;而有人进一步要求将汉服定为“国服”,则期期以为不可。

“衣服”本来的功能只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但在历史中又演化出了政治、审美的功能。在传统社会,服饰的政治功能被突出、强化,成为统治者“治民”的重要部分。历代王朝都有《车服制》《章服品第》一类对着装等级制度的严格规定,早在周代即产生了比较完整的衣冠制度,自天子至大夫到士卿,服饰各有区别定制。至魏晋时期,王公贵族虽然“服无定色”,但仍有八品以下不得着罗、纨、绮等高级丝绢织物的规定。唐代是最开放的年代,但从唐高祖李渊起就正式颁布衣服之令,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士庶等等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服饰、佩带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总之,中国古代服饰的核心是等级制度,衣冠服饰是尊卑贵贱等级序列的标志,任何人都不得僭越。今天人们所推崇的“汉服”,实际只是传统社会中少数“上等人”的服饰,广大“引车卖浆者流”,绝不能像孔乙己那样穿长衫,只能如阿Q那样着短装。

以“夷狄”入主中原的满清王朝以血腥手段强迫汉人易服来表示对其“臣服”,服装成为对一个王朝的忠诚与叛逆问题,“穿,还是不穿”成为“生,还是死”的大问题。清王朝同时又秉承华夏“衣冠之治”的传统,同时制定了种种有关穿靴、戴帽、着装、佩饰的烦琐规定,维持等级森严的统治。

服装政治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仍大为盛行,服装成为“革命”与“不革命”的重要标志,在“ * * ”中几乎只有工作服、蓝中山装和绿军装成为被允许的“革命服装”。

改革开放是思想观点大解放,也是服装大解放,人们重有穿衣戴帽的自由。然而,现在一些“汉服”的提倡者却再度将“服装”政治化,提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恢复华夏服饰重建衣冠上国”,“是我们不断在寻找的民族归属感和文明标志的符号”,并且,主张将“汉服”定为“国服”,而“国服是一个国家的外在象征和代表,就像我们的黑头发、黄皮肤一样,是我们民族的标志。国服的确立,也意味着民族自信和自尊的确立。”

于是,服装问题重新上升到“爱国”“民族复兴”的道德、政治高度,在这种话语的隐喻中,不着汉服者自然居于“不爱国”、不参与“民族复兴”的道德和政治劣势。而且,主张将“汉服”立为“国服”者似乎忘记了中国还有其他五十多个民族,虽然人数少得多,但其权利与汉族不应当是完全平等的吗?

千百年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们才逐渐摆脱了“服饰政治化”观念,服饰成为个性表达、选择的最好形式之一。今天,重倡汉服不应是对个性的否定。宽衣博带、长裾雅步的汉服与西装、中山装、短裙牛仔、中国其他民族服饰等各色服装纷然杂陈、供人平等选择,诚然为社会多元、进步的标志之一。        (本文有删节)

小题1:不能说明“汉服,未必可称‘国服’”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某些汉服爱好者、提倡者表现出来的那种“天朝上国”、“华夏中心”的价值观念,令人深思。

B.今天人们所推崇的汉服,实际只是传统社会中少数“上等人”的服饰,普通百姓与之无缘。

C.人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逐渐摆脱了“服饰政治化”观念,重倡汉服不应是对个性的否定。

D.中国还有其他五十多个民族,他们虽然人数少得多,但其权利与汉族应当是完全平等的。小题2:下列说法,完全符合文意的一项的是(     )

A.在传统社会,衣服的功能不再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其政治功能被突出、强化、成为统治者“治民”的重要部份。

B.历代王朝都有对着装等级制度的严格规定。唐代是最开放的年代,但对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诸多方面的规定也最为详细。

C.服装成为“革命”与“不革命”的重要标示,是历史上“服装政治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延续和具体表现。

D.宽衣博带、长裾雅步的汉服已消失了几百年,汉服提倡者将它从历史的箱箧中翻捡出来,毫无意义和价值。小题3: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现在的人们虽已逐渐摆脱了服装政治化的概念,但汉服的重倡仍是社会多元和进步的标志之一。

B.统治者以血腥手段强迫人们易服来表示对其“臣服”,服装成为对一个王朝的忠诚和叛逆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这样的事情决不会发生。

C.消失已几百年的“汉服”被人们推崇,为五彩缤纷的服装之苑增添了一个小小的“亮点”。“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此事无可厚非。人们应持宽容的态度。

D.作者反对服装政治化,反对将汉服定为国服。并通过回顾历史,指出服装政治化的危害,给世人以警醒。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