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2013年12月,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的主要“元凶”有:高空较强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传送、地区较多的人为排放“二次污染”、机动车尾气和北方冬季燃煤采暖。天气因素是触发和加剧雾霾影响的直接因素,但根本因素是持续的污染物排放,其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专家认为:治理雾霾要把已有的高污染工业排放量降下来,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经济转型、能源结构调整。

材料二:在此次雾霾天气中,10个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有4个属于江苏省,为此江苏省人大代表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快出台《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议案”。省人大常委会收到该议案后,组织相关委员会随即进行调研,考察了大气环境质量检测等设施和施工现场。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召开论证会和听证会。

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应如何解决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

参考答案: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明确设问中的限定性信息,即经济生活知识和国家角度;其次认真分析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抓住有效信息,如加剧雾霾影响的根本因素是持续的污染物排放,其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专家认为:治理雾霾要把已有的高污染工业排放量降下来,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经济转型、能源结构调整等,据此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等方面调动知识组织答案。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