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刘某曾因欺诈被判刑10年,服刑期满后,由于被剥夺政治权利2年要在社区接受矫正。在此期间,刘某十分不配合,社工小郑接受这个服务对象后,认真阅读了相关档案材料,在见面时没有急于照本宣科地进行查问,而是在看到刘某气色很不好时,对刘某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关注,对他平时生活很关心,让刘某感觉很温暖。因小郑不像以前的矫正工作者一样,只是一味让他端正态度、配合监管。随着刘某心理防线的打破,不知不觉对小郑讲了自己很多事。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个案管理运作中,社会工作者要注意()。

A、要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切忌包办代替

B、善于协调多个部门、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

C、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

D、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关系

答案

参考答案:D

选择题
实验题

为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I.取5mL 0.1mol/L的KI溶液,滴加5—6滴FeCl3稀溶液;  

Ⅱ.继续加入2mL CCl4,盖好玻璃塞,振荡静置。

Ⅲ.取少量分液后得到的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Ⅳ.移取25.00mLFeCl3稀溶液至锥形瓶中,加入KSCN溶液用作指示剂,再用c mol/LKI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KI标准溶液VmL。

(1)探究活动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请将探究活动Ⅱ中“振荡静置”后得到下层液体的操作补充完整: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2)探究活动Ⅲ的意图是通过生成红色的溶液(假设溶质全部为Fe(SCN)3),验证有Fe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但在实验中却未见溶液呈红色。对此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Fe3+全部转化为Fe2+     猜想二:生成的Fe(SCN)3浓度极小,其颜色肉眼无法观察。

为了验证猜想,查阅资料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微溶于水,密度为0.71g/mL,Fe(SCN)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3+可与[Fe(CN)6]4反应生成暗蓝色沉淀,用K4[Fe(CN)6](亚铁氰化钾)溶液检验Fe3+的灵敏度比用KSCN溶液更高。

结合新信息,现设计以下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①请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步骤一:若产生暗蓝色沉淀,则                  
步骤二:若乙醚层呈红色,则          
 

②写出实验操作“步骤一”中的反应离子方程式:                        

(3)根据探究活动Ⅳ,FeCl3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