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室检查

答案

参考答案:

乙肝病毒为嗜肝DNA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目前发现存在至少7种嗜肝DNA病毒。感染人类完整的乙肝病毒称为Dane颗粒,为直径42nm的双层壳病毒颗粒。

外衣壳含有HBsAg、前S1及前S2抗原。HBsAg镶嵌在乙肝病毒的外衣壳上,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是决定乙肝病毒吸附在易感细胞受体的成分。外衣壳内是一20面体对称的核心结构,直径约为27nm,核心的表面为病毒的内衣壳,由病毒的C基因表达,具有抗原性,为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HBcAg),HBcAg仅存在于感染的肝细胞内,当它进入细胞质时即被HBsAg所覆盖,参与形成完整的Dane颗粒。

HBcAg与前C蛋白共同构成P25c蛋白,P25c蛋白经蛋白酶切去前C蛋白的一部分及HBcAg羧基端的一部分,形成HBeAg。HBeAg可被分泌进入血液,易在血液循环中检测到。近年来发现当C蛋白发生变异时不能形成P25c蛋白,使血液中HBeAg阴性,而此时仍能形成HBcAg,组装成完整的乙肝病毒。故HBeAg阴性并不一定代表乙肝病毒停止复制。HBeAg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内部含有双股环形DNA和DNA聚合酶,DNA聚合酶能以RNA和DNA为模板合成DNA,所以乙肝病毒也是一种反转录病毒。乙肝病毒的传染源为乙肝患者或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传播方式主要为血源传染,.其次为密切接触、性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染。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常用ELISA方法,结果用P/N值的高低表示阳性或阴性。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1—65题人类是地球生物圈中的一员,作为有智慧的生物,人类从这个生物圈中受益很多,用野生植物做药物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有40%的药物来自野生植物的提取物。这里还未包括古老民族都有的传统疗法:直接用野生植物做药,中医的草药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你牙疼,西医解释为细菌感染;用杀菌的消炎药治疗;中医却解释为“上火”,用清热的草药治疗。无数实践证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但哪种解释有道理,人们的看法就大相径庭了。用高倍显微镜可以看到造成发炎的细菌,因此人们不怀疑西医的科学性。但是,中医说的“上火”,却令人难以解释。于是有人就把中医斥之为“不科学”。事实上,只是因为中医的道理更深奥,过去的条件不成熟,无法理解它而已。中医体系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得以初步建立。公元前5世纪的扁鹊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中国医学的最高成就,他所采用的切脉、望色、闻声、问病四诊法 和当时广为流行的砭石、针灸、按摩、汤液、手术、吹耳、导引等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战国晚期出现的《黄帝内经》是当时医学的集大成著作,它第一次提出了脏 腑、经络学说,成为日后中医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它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处理医学中各种问题的总原理,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理论说明。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 的人已经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正如英国《自然》杂志主编坎贝尔博士所说,中国古代科学方法重视从宏观、整体、系统角度研究问题,其代表是中医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归功于人们对基因复制和蛋白质制造过程越来越多的知识,现在的医学界已经认识到,人类的疾病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些制造过程有关。细菌或病毒 能致病,是因为它们可以侵入细胞,影响这些复制或制造过程。当前化学家们在研究分子自复制和自组装过程,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成分、浓度和酸碱度等,也 会影响这些过程。比如烟酒过度后,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变得有利于细菌或病毒侵入后非正常复制或制造过程,因而致病。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这种状态,就是 中医说的“上火”。在服用了中药后,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得不利于细菌或病毒侵入后非正常复制或制造过程,因此逐步恢复正常。目前,解开中草药科学原理之谜的条件已经成熟,我们正需要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直接观察中药是如何影响细胞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而影响基因复制和蛋白质的复制和生产。实现这种观察有不少技术上的困难,需要中医、西医和化学、物理学家们通力合作才能解决。但是,当这个谜解开后,中医的每一点并不一定都可以用西医的理论来理解,反之亦然。中医把人这个复杂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和治疗,西医则 从微观结构来观察和治疗人体。按照物理学的说法,这两种观点是互补的,每一种都是对另一种的补充,每一种都没有包含全部真理。因此,最好的医学应该是中西 医相结合的医学。

根据最后1段,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西医的某些观念无法用中医的理论来解释

B.从物理学上看,中医和西医结合能解释所有的疾病

C.对于复杂疾病的治疗应该同时采用多种方法

D.中医理论的解释比西医更复杂,但没有西医成熟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