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骨折注意事项

答案

参考答案:

1.骨折伴有开放伤口和出血时,应先止血、消毒和包扎伤口,然后固定。如果合并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如颅脑损伤、胸外伤、血气胸、内出血等,先进行抢救,病情稳定后再处理骨折,千万不可因小失大。

2.骨折临时固定的目的,只是为了制动,保证伤员安全运送。因此,对骨折畸形不要整复,只作一般矫正后固定即可。处理开放性骨折时,不要把刺出的骨折端送回伤口,以免加重污染。

3.夹板的长度和宽度,要与伤肢相称,它的长度应超过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

4.夹板不要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花或代用品垫在夹板和皮肤之间,尤其要垫好夹板两端、骨突部和空隙部位,以防局部不适。

5.上夹板时,除固定骨折的上、下两端外,还要固定上、下两关节,以保证骨折部的固定。

6.固定要牢固可靠,不可过松或过紧。

7.四肢骨折固定时,要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8.固定骨折所用的夹板可因地制宜,选用替代物,如书刊、纸板、木棍、树枝等。

固定夹板的绷带可用破旧衣服、床单撕成条状代替。

单项选择题

据报导,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卫星日前观测到一个距地球约131亿光年的天体。该天体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的6.4亿年,是迄今人类观测到的距离地球最遥远的天体。
此次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其实是一种伽马射线暴。美国宇航局“雨燕”观测卫星最早于2009年4月23日观测到这一伽马暴。该伽马暴也因此被命名为“CRB 090423”。天文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该伽马暴大约距离地球131亿光年。美国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科学家伊多·伯杰是双子星北座望远镜观测小组的成员,据伊多·伯杰介绍,“这是距离地球最远的伽马暴,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宇宙中所发现的最遥远天体。”
为了计算090423伽马暴与地球的距离,天文学家们首先通过膨胀空间方法测量了该伽马暴的光线所延伸的距离以及变红的程度。通过测量发现,该伽马暴红移值大约为8.2,比此前发现的所有伽马暴的距离都要远。此前的红移值记录仅为6.7。如此远距离的伽马暴也意味着,这颗已经死亡的恒星应该是自所谓的“重新电离时期”以来最早的天体。据了解,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一种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现象。伽马射线是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是比X射线能量还高的一种辐射,它的能量非常高,能够消灭临近星体上的任何生命。在离地球6000光年范围内的任何伽马射线暴都能够摧毁臭氧层,从而破坏地球。忽略掉其金属粒子的特性,这种毁灭每10亿年就有可能发生,但可能是银河系中的高金属含量使得地球受到保护。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天文学家约叔亚·布鲁姆认为,“对于天文学来说,这是一起分水岭事件。如果天文学家能够发现更多更远距离的伽马暴,他们或许可以通过光谱测定宇宙是如何快速变化的以及变化的原因。”要想绘制并形成早期宇宙的结构图,必须要首先发现更多更遥远的伽马暴或其他爆炸事件。然而,这一过程进展较为缓慢。“雨燕”卫星迄今已经发现了120个可测距离的爆炸事件。不过包括090423伽马暴在内,仅有三个是引爆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第一个十亿年之内。主要原因在于宇宙形成最早期,恒星光线的频率不高,通常无法形成像伽马暴那样的爆炸事件。
此外,直到最近红外探测器的敏感度才足以测量更为遥远而短暂的伽马暴余辉。在多年的运行中,“雨燕”卫星先后共lO次捕捉到以极快角速度运行的伽马射线暴,其中,最短的伽马射线暴只持续了50毫秒。据估计,伽马射线暴每年约有100次左右。科学家们表示,由这些观测数据得出,短期伽马射线暴的产生不同于长期伽l马射线暴。虽然在这两个过程中都有黑洞的诞生,但短期伽马射线暴比较接近于两颗中子星合并的模型,而长期伽马射线暴则比较符合恒星灭亡的过程。

第3段中的“这种毁灭”指的是( )。

A.宇宙发生大爆炸
B.银河系中的恒星被伽马暴摧毁
C.发生伽马暴这样的爆炸事件
D.地球的臭氧层被伽马暴摧毁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