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病例摘要:

李某,男,68岁。2013年11月就诊。

患者吸烟40年,每日2包。患者平时每到秋冬天气变冷开始咳嗽咯痰,晨起和夜晚痰多,每年持续三四个月,已有10余年。今年10月初开始自觉痰多,白痰为主,并伴有活动后喘促,近半月来喘促加重,尤其以提重物、上楼、快走时表现明显。咯痰以晨起后以及睡前为主,白色黏稠痰,量多,易于咯出。胸闷脘痞,纳少乏力,神疲倦怠,小便如常,大便溏薄,夜寐安。

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胸片:肋间隙增宽,双肺野透亮度增加。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

答案

参考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吸烟日久,肺脾受伤,痰浊内生,阻遏于肺。痰湿蕴肺,肺失宣降,故咳嗽痰多,痰声重浊,痰白黏腻或稀薄;晨间痰壅,故咳痰尤甚,痰出则咳缓;湿痰中阻,脾为湿困,故兼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大便时溏等症。舌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内盛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作出诊断。根据咳嗽、咳痰后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排除其他心、肺疾患(例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癌、肺囊肿、心功能不全等)之后,即可作出慢性支气管炎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时间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检查)支持,亦可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起病年龄较轻,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病史;气管和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增高,表现为广泛的支气管痉挛和管腔狭窄,临床上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咳嗽,发作短暂或持续。胸部叩诊有过清音,听诊有呼气延长伴高音调的哮鸣音。晚期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痰中较多,而在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的痰中较少。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喘证

中医证候诊断:痰浊蕴肺证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

中医治法:化痰降浊,止咳平喘

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陈皮10g;清半夏10g;茯苓15g;生甘草6g;苏子10g;白芥子10g;莱菔子10g;白前10g;

前胡10g;桔梗10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两次温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持续低流量吸氧。

(2)支气管舒张剂,可以使用吸入性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或者茶碱类。

(3)抗感染治疗。如果白细胞升高,可以考虑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者第二代头孢菌素静脉应用。

(4)化痰,羧甲司坦和盐酸氨溴索可以联合使用。

多项选择题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10%。甲公司2×11年度发生的部分交易或事项如下:

(1)1月1日,甲公司接受乙公司以一批原材料进行投资,双方签订投资合同约定该批原材料的价值为100万元,但是该批原材料在当地存在活跃市场,市场价格仅为80万元。甲公司于当日收到该批原材料,并取得乙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注明增值税税额为13.6万元,甲公司另支付运输费1万元(税法允许按照7%计算进项税额抵扣),人员差旅费0.2万元。

(2)委托B公司加工材料一批,甲公司发出原材料实际成本为50000万元。完工收回时支付加工费4000万元(不含增值税)。该材料属于消费税应税物资(非金银首饰),该应税物资在受托方没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甲公司收回材料后将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假设B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17%。

(3)12月31日库存商品M,账面余额为500万,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库存商品M中,有40%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价款为230万元;另60%未签订合同,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销售价格为290万元。库存商品M的预计销售费用和税金为25万元。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各题。

委托B公司加工材料已收回,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该委托加工材料收回后的入账价值和应交的消费税分别是()

A、6000万元

B、5000万元

C、60000万元

D、54680万元

E、54000万元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