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小儿泄泻辨证论治

答案

参考答案:

(一)常证

1.伤食泻: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加减。

2.风寒泻:大便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淡,苔薄白。

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3.湿热泻: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黏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4.脾虚泻: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5.脾肾阳虚泻久泻不止,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脾温肾,固涩止泻。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二)变证

1.气阴两伤:泻下无度,质稀如水,精神萎靡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前囟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酸甘敛阴。

方药:人参乌梅汤加减。

2.阴竭阳脱:泻下不止,次频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苍白,哭声微弱,啼哭无泪,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舌淡无津,脉沉细欲绝。

治法:挽阴回阳,救逆固脱。

方药: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三)药物外治

1.丁香2g,吴茱萸30g,胡椒30粒,共研细末。每次1~3g,醋调成糊状,敷贴脐部,每日1次。用于风寒泻、脾虚泻。

2.鬼针草30g,加水适量。煎沸后倒入盆内,先熏后浸泡双足,每日3~5次,连用3~5日。用于小儿各种泄泻。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事有古守其常而今穷其变者法家例医家方其是已夫事物变无穷也有其备之变更出所备外故变无穷穷其变者有穷变无穷穷其变者当与为无穷自非挟百试之才享神明之寿多其阅历神其颖悟鲜有能相劘相守以穷无穷之变者古锦充囊积羽折轴而成书出焉晴初赵子精于医无虚日年且老成医话一书其言曰意度者勿录也道听者勿录也袭古与违古勿录也违古而适合乎古食古而不泥乎古时或拾古之遗纠古之失补古之阙释古之疑或日一得焉或月一得焉或积日月而竟无得焉盖四十年于兹矣夫岐黄而下至于仲圣亦犹夫人耳某药药某病某病药某药上古固无书读也彼何师而得之与得之病耳问得其由切得其象而病诏我矣问得其象中由切得其由中象而病又诏我矣虽然中一矢而曰吾善射捷一战而曰吾善兵是强狱隶著刑书也神而明之存乎证以问证切以切证问以甲证乙以一证千而同中之异出焉夫是之为病证证者证也法家所谓比例例者比也无以比诸乌乎例诸无以证诸乌乎治诸如晴初者可谓老于证治而善读书者矣顾自以为是焉可乎误于两似而得其一真悔于百非而衷于一是是则穷其变而又善自变之说也晴初之话医也暴其短不炫其长幸其得犹悔其失粹然儒者之言其临证也如驾危樯行大川守孤城御勍敌一不得当而覆败随之其生人杀人不有甚于亭疑狱之平者乎抑予更有感于天地之好生焉虑阴阳饮食之杀吾生也苦不自知而脉也贡之又博生万物俾各能入人而药之向非圣人又谁与起病者而试尝之此造物之所以大也不明乎此而假手于庸庸者流几何而不蹈杀人之律乎哉呜呼危哉予向不能医不幸而先人皆痛于沉痼其于病也三折肱矣读晴初书为言天下事物之变之无穷而未易穷其变也其见于一人之身者已如此时光绪癸未五月山阴陈锦作于蕺山讲舍(《存存斋医话稿》陈锦序)

“无虚日”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