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2005年12月12日,某疾病控制中心及医院报告,某仪表厂陆续有5名工人出现乏力、双下肢沉重感、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头痛、以额颞部为主,严重时恶心、呕吐,无耳鸣,随后出现手抖,全身疼痛,情绪不稳定。查体:手指震颤(+),舌震颤(+),眼睑震颤(+)。实验室检查:尿汞0.18μmol/L。

指导具体实施。

答案

参考答案:

调查方案实施

(1)调查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核实诊断,确定毒物;对中毒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现场采集空气样品,测定事件现场空气中汞浓度。

(2)资料分析:对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确定引起中毒的毒物和浓度。

(3)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加强对工人职业中毒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进行工艺改革,用冷汞法取代热汞法进行生产,尽量实行密闭化和自动化生产,并辅设充分的下吸式或侧吸式抽风设备,降低生产环境汞含量。敞开容器的汞液面可用甘油或5%硫化钠液等覆盖,防止汞的蒸发;有金属汞的车间,工作台、地面及墙壁等用光滑和基本不吸附汞的材料,并敷以过氯乙烯涂料,以防止汞的渗透和吸附;并实行严格的清洁卫生制度,如定期冲洗等。清洗液要经除汞处理后才可排放。车间内汞蒸气浓度较高时,可在关闭门窗后熏蒸碘,使汞蒸气与碘蒸气生成难挥发的碘化汞,沉降后再用水清除。

(4)制订安全操作法,加强个体防护,如不在车间内饮食、吸烟,工作服不带出车间,工作后清洗两手等。(5)神经系统、肾脏、口腔有疾病者、妊娠与哺乳期的女工都是就业禁忌证。青年未婚女工以不接触汞为宜。中度及重度慢性汞中毒患者应永久脱离汞作业。

(6)加强卫生监督措施,对作业场所定期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和空气中汞含量检测,并作出卫生学评价;对工人进行定期体检;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及时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报告疑似病例。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