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当然,抽签也要依据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尚须各选区按比例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但候选资格已尽量放宽,无任何财产、等级、资历的限制。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从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科书

材料二  1832年议会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2)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也从大约2%增加到3.3%。                      

——摘自《百度文库》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材料三 “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犯下列各条之一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有卖国行为经法庭判决者。2.经法庭判决有罪剥夺公权期限未满着。……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摘自《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的特点,并指出其局限性。(4分)

(2)据材料二分析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背景并指出改革的进步性。(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根据地参议员的组成有何特点?中共在抗日根据地推行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3分)

答案

(1)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间接与直接相结合; (答出其中2点即可;2分)

局限: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易造成权力的滥用。(2分)

(2)背景:工业革命开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原有的议会选举议席分配不合理。(2分)

进步: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扩大了选民的范围,有利于民主的发展。(2分)

(3)民主性、广泛性;农民积极参与。(2分)

积极影响:推动了抗日根据地民主化进程,调动了边区社会各界,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2分)

(4)实现民主,要有公平、合理的选举方式和广泛的选举权;民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民主有阶级性。(言之成理均可得分3分)

题目分析:(1)雅典民主的特点在材料中的具体表现是:选举以抽签方式进行,抽签也要依据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体现了人民主权、间接与直接相结合以及轮番而治的特点,其局限性,结合教学中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回答;(2)议会改革的主要背景在材料中体现为:议席分配中有衰败选区,人口增加,新兴工业城市出现等内容,这些知识概括出来就是社会发生重大变化,至于进步性结合内容表现出来的特点可以直接回答;(3)材料来源中有“三三制”,说明陕甘宁边区的选举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再从材料表格中贫农、务农的数据大说明农民积极参与选举。结合中共推行选举的时代背景,可以得出选举的积极影响。(4)综合材料可以概括出材料的主旨大意是在探讨民主政治的选举模式,发展变化,影响等,只要回答出与此相关的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坚持答案要来源于材料的原则,同时也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材料问题的关键点。对于“认识”类问题一定要在综合材料、弄清材料主旨大意的基础上回答再做解答。

选择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