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一些革命前的富农重新获得发展,革命后被戏称为“小富农”的那些人也较快地发展为富农,一些中农和个别贫农也发展为富农,富农的人数及其影响由此逐渐扩大。”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一政策的影响()。

A.战时 * * 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战时 * * 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在这种政策下,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不可能出现“富农重新获得发展”、“中农和贫农发展为富农”的现象,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下,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而且苏维埃政府恢复了商品交换,为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奠定了前提,故B项正确;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实际上是消灭个体农业,不可能出现“富农的人数及其影响逐渐扩大”的情况,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从1978年开始为克服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而进行的,早在建国初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就已经消灭了富农,故D项错误。

阅读理解与欣赏

狮子和野牛

一头饥饿的狮子发现了一群正在吃草的野牛,狮子塌腰沉背,借助青草的掩护,悄悄地向野牛靠近。狮子离野牛越来越近,野牛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的逼近,仍悠然地啃食着青草。

狮子进入了捕捉范围,跃身而起,箭一般射向野牛群。野牛惊慌奔逃。狮子紧追着一头还未长结实的野牛。野牛拼命奔逃着,每当狮子要追上它时便拐个弯,以便和狮于拉开一段距离。可没多久,野牛就体力不支了。狮子和野牛的距离在不断缩小。突然地,野牛刹住脚,猛转过身,锋利的犄角指向狮子。狮子也停下了脚步,左右试探着寻找进攻的机会,可野牛的犄角始终对着它。狮子和野牛对峙着,僵持着。突然,野牛向前迈进了一步,狮子竟后退了一步,并仰躺下,四脚朝天,宛如一只小猫,只是眯起眼睛仍牢牢盯视着野牛。狮子的“懦弱”让野牛顿生豪气,用犄角猛扎向躺在地上的狮子……

这是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节目中的一组镜头。接下来,电视画面就被野牛硕大的躯体遮挡住了,足足有三秒钟,一动不动。作为电视观众,我们看不到这三秒钟里发生了什么,我们只能想象——然而,这短短的三秒钟却分出了胜败,隔开了生死。三秒钟后,威猛进攻的野牛硕壮的身体慢慢倒了下去,没有丝毫挣扎。狮子的血口利齿已紧咬在野牛的喉咙上。

这三秒钟真是动人心魄!野牛败在哪里呢?也许人们可以说,事情不过表现了弱肉强食的规律而已,无需深究。但我总觉得:狮子不仅胜在利齿,还有狡黠;野牛不仅败在没有利齿,还有被胜利的假象麻痹而轻敌自大。

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斩落对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割伤自己。

1、狮子的狡黠表现在哪里?野牛的自大表现在哪里?请用文中相应的原话回答。

答:                                                                      

                                                                              

2、“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斩落对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割伤自己。”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答:                                                                      

                                                                              

                                                                              

3、自大是一把利刃,会割伤自己,有很多故事说明了这一点,你能讲一个表达这个寓意的故事吗?

答: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