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计算题

为了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该溶液50g倒入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2g二氧化锰,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反应完全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2)欲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锰,应进行的操作是       、干燥。

(3)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答案

(1)1.6

(2)过滤

(3)设溶液中H2O2的质量为x。

2H2O2MnO22H2O+O2

68             32

x            1.6g

x=3.4g

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8%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8%。

题目分析:(1)依据图像数据,结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质量为反应前物质的质量-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502g-50.4g=1.6g;(2)二氧化锰不溶于过氧化氢和水,故分离时可采用过滤的方法;(3)用氧气的质量可求出过氧化氢的质量,再用过氧化氢的质量除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乘以100%就是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综合题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规定,国民政府正式收复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省管辖。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西南沙群岛并派海军赴南海诸岛立碑、测绘地图、厘定岛屿滩礁名称,12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南海中属于中国领土的四个群岛及其附属岛、礁名称。1947年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讨论并批准了“加紧建设西南沙群岛力保主权而固国防”的提案,并进行实质性的筹划。

——摘编自黄俊凌《20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维护南沙群岛主权的斗争》

材料二 1984年邓 * * 提出“共同开发”的构想,是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新思路的雏形。1988年《关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备忘录》称:“中国主张将南沙群岛问题暂时搁置一下,将来商量解决”。90年代,中国领导人在访问南海周边国家时,多次阐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99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此后又批准了《公约》,宣布了中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发布了领海基点。1998年中国颁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国有了覆盖所有管辖海域的基本法律。1987—1996年,先后对南海海域进行油气物探调查。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准进行南海海域勘探。

——摘编自郭渊《20世纪90年代南海地缘形势与中国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海海域采取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针对南海问题的新举措及其国际意义。(9分)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