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要求如下:1.根据所给的课文设计教学对象和课时;

2.教案的步骤要清晰有序,教案设计应突出其重点和难点并设计相应的习题。

我家在浦东(一)对话

中村:张平,你家在市区还是在郊区?

张平:我家在郊区,在浦东。现在那儿是开发区。

中村:那儿热闹吗?

张平:以前不热闹,现在很热闹。现在我家左面是银行,右面是商店,对面是新的住宅,中村,你家在市区吗?

中村:我家不在市区,我家在郊区。我家东边是小河,西边是小山,南边都是田野。

张平:以前,我家北边有一条小河,南边也会都是田野。

中村:你说,家在市区好还是郊区好?

张平:我说,家在郊区好。

中村:对,郊区空气新鲜,环境也优美。

(二)短文

上海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叫黄浦江。黄浦江东边是浦东,黄浦江西边是浦西。以前,浦西是上海的市区,浦东是上海的郊区;现在,浦东是上海的新区,也叫浦东开发区。那里有许多漂亮的住宅,许多现代化的办公大楼,还有许多三资企业。以前,浦西很热闹,浦东不热闹;现在,浦西、浦东都非常热闹。

答案

参考答案:

教案设计参考答案:(本教案设计参考答案:仅为简略的基本样式,考试时要视具体要求进行较为详细具体设计。)

教学对象:

基础班班学生,共10人。均为日本和韩国学生,汉语水平相当于零起点学生在中国长期班学习两个月左右。

教学课时:

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掌握处所、方位的表示方法;

掌握“在”字句、“有”字句和“是”字句;

能够描述所在位置的周边环境。

教学重点:

方位词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通过寒暄和点名

(二)复习旧课

通过提问和对话

(三)导入新课

提问:老师的书在哪儿?

张平家在哪儿?那儿怎么样?

中村家在哪儿?那儿怎么样?

(四)学习新课

1、学习新词

2、朗读课文:老师领读——学生分角色读

3、讲解重点语法:

(1)方位词

常见的方位词有: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里、外

这些方位词后边可以用“边”、“面”。用“边”和“面”相同

(2)动词“在”、“是”、“有”表示存在

“在”作动词谓语的句子,主语是存在的人或事物,宾语是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处所。

汽车在外面。

小刚在家。

(3)“是”“有”

动词“是”、“有”可以表示人或事物的存在。主语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方位、处所、宾语是存在的人或事物。

前面是树,后面是房子。

教室里有许多人。

老师示范用“在”、“是”和“有”说出有方位词的句子,借助教室的摆设鼓励学生用方位词说出句子。

设计问题:老师的书在哪儿?

小明的前面是谁?

窗台上有什么?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周围的情况。(用下面的词语:市区、郊区、东面、西面、南面、北面、在、有、是)

4.叫同学复述课文。

(用下面词语:上海有……,它的名字……,黄浦江东边……,西边……。以前……,浦西……,浦东……。现在……,浦东是……,也叫……。那里有……,……,还有……。以前……,浦西……,浦东……;现在,浦西、浦东都……。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作文:介绍我的家。

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