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也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分析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答案

参考答案: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或者,“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供给与需求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或者“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联的两个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有效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扩大总需求。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或者,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包含)在数量型经济增长的形势下(或者“在侧重‘三架马车’拉动经济增速的形势下”),需求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或者“在结构性产能过剩,供给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形势下”),供给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正确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就要在适度卡的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分析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此题属于分析类主观解析试题。本题中供给与需求作为矛盾的双方,双方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考生明确这些知识点后在作答时只需要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点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矛盾统一性原理

【考点】市场配置资源;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大运河涉及黄河与长江这两个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燕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其沿岸是古代中国人口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各个时代,大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非同寻常。不仅如此,大运河在开凿的长度、年代上还创下了傲视环宇的纪录,特别是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其特色的内河文化。但是,作为华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结晶的大运河,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确实令人忧虑。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原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的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运河实际上是连接中国古代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桥梁和纽带
B.从开凿时间和规模上看,大运河是世界同类工程所无法企及的
C.部分河段借用湖泊和河流,影响到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地位
D.大运河的文物价值至今没有得到专门的法律法规的肯定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