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二人们应处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海国图志》问世后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他们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几乎在同一时期,《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国图志》在国内所处境地的原因。

答案

参考答案:

原因:《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历史、地理知识,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分),冲击了中国士大夫固有的思想体系,因而遭到了仇视。

解析:

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对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旧的思想观念形成冲击,因此遭到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反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思想的萌发·魏源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

解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