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妥善处理“僵尸企业”。

材料一: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占据大量厂房、土地等资源却不产生效益的“僵尸企业”。由于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过分看重和名目繁多的产业扶持政策存在,使得当前一些“僵尸企业”僵而不死。对此,相关部门和专家认为应运用市场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涉困企业进行异化处置,有效解决经济转型期“僵尸企业”挤占要素资源、扭曲市场信号的问题。

材料二:某省政府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制定和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案,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加快淘汰煤炭、钢铁、水泥、电镀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政策环境,引导扭亏无望企业主动退出,实现市场出清。分类有序处置、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妥善安置好职工,保障其基本生活,引导“僵尸企业”平衡退出。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说明该省政府是如何化解产能过剩的。

答案

参考答案: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确定本省化解产能的措施;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能,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推动产业重组;转变政府职能,搞好社会建设,妥善安置职工;坚持依法行政,引导“僵尸企业”平衡退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省政府是如何化解产能过剩的,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省政府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体现了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分类有序处置、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体现了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妥善安置好职工,保障其基本生活”体现了转变政府职能,搞好社会建设;引导僵尸企业平衡退出体现了依法行政。

【点评】市场配置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市场秩序、依法行政、政府职能;

有关“原因类”设问的一般解法

解此类题一般是要理论结合现实来回答。具体地说,我们不仅要解释某种现象或某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有的还要从影响意义来说明,对负面的消极的要说危害,对正面的积极的要说意义。最后还要说明不这样做的后果,需要说明的是,阐述的原因要根据材料又不能拘泥于材料。对于原因类设问的解答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考点】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