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投资率,即投资在GDP中的占比。
材料一:当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偏向于资源型企业以及重化工工业;一些原本该淘汰、限制和转型的落后产能的投资规模不降反升,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高尖端产能严重缺乏;国有企业比重高,传统产品占大头,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居多,产品结构单一,经营困难。这些因素制约了东北经济发展。
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取决于长期潜在增长率,也就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仅靠需求侧的政策是不足的。必须通过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来提高潜在增长率,也就是改善供给侧,在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之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正式开启。
材料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层面,需要通过构建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各种管制,打破垄断,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在技术层面,需要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生态,实现创新驱动;在人力层面,需要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的跨越;在社会保障层面,需要通过提升社保水平和改革收入分配,实现共享发展。
描述图a、图b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振兴东北的经济意义。
参考答案:
信息:2008年以来,东北三省的投资率远高于全国。2008年—2013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水平,投资对东北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2014年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投资对东北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说明依靠投资和规模的发展路子已经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经济结构亟待调整优化。
意义:提高投资有效性,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或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结构,改变过于倚重资源型企业和重化工业的产业格局,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深化国企改革,增强国企竞争力,提高国企经济效益。
解析:本题有两小问组成,第一问是图表题,做图表题时一定要注意看标题,看图表,看注释,并注意图表中数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做到“横比、纵比、综合比”,横比找差距,综比看变化,表间找关系,然后透过现象提炼本质。根据图表及注释看出,2008年以来,东北三省的投资率远高于全国,经济增速高于全国水平,投资对东北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2014年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投资对东北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说明依靠投资和规模的发展路子已经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经济结构亟待调整优化。第二小问考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振兴东北的经济意义,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通常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所以在审题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关知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