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据此回答题。

小题1: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这告诉我们

①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

②实现创作主题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

③既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艺术整体化

④艺术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小题2: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小题3:莫言的作品《红高粱》曾被改编为电影,取得成功。文学是一切艺术中具有最大容量和智慧的艺术,在表达人的精神性存在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是影视艺术最需要借助的文化资源。而成功的影视改编,又推动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C.事物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题目分析

小题1:该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①与题意不符,题干说的是认识世界,而不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②观点错误的,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而不是摆脱规律,故说实现创作主题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是不科学的,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D。

小题2:该题考查认识,题干说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故①②符合题意,①④观点错误,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但错误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不统一的,认识也不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故答案应选B。

小题3:该题考查联系,题干说文学在表达人的精神性存在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是影视艺术最需要借助的文化资源,而成功的影视改编,又推动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说明事物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故C观点符合题意,ABD观点均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C。

点评:本题第一小题,考生要注意全面把握意识的能动作用,即包括认识世界的作用和改造世界的作用,考生要注意区分,还要注意把握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我们必须要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第二小题考生可以排除错误选项,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但错误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不统一的,认识也不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第三小题考生要注意理解材料,难度适中。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