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安徽省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2014年安徽省33项民生工程投入
材料二:2014年安徽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不断探索,着眼于科技进步给文化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地域特点的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规划,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材料三:安徽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把有限财力用到群众最期盼、最急迫的事情上,让全体人民分享发展红利,增强百姓生活幸福感。
结合材料三,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探究安徽省增强百姓生活幸福感的做法中蕴涵的哲理。
参考答案: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感。
②发挥正确价值观的促进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百姓幸福感。
③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百姓幸福感。
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让人民分享发展红利。
解析:
【考点】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财政与宏观调整;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分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三,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探究我省增强百姓生活幸福感的做法中蕴涵的哲理,属于探究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因此考生可以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挥正确价值观的促进作用、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